登岳阳楼杜甫知人论世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岳阳楼杜甫知人论世1

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杜甫 登岳阳楼 杜甫 一、知人论世: 1、杜甫其人 杜甫,字( ),河南巩县人,自号( ),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大部分诗歌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 ),杜甫被人誉为( )。他与李白齐名,并称( ),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诗史” “李杜” “诗圣” 2、人生经历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岁以前)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至四十四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避战乱、为官时期(四十四至四十八岁)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 (4)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贫病交加 3、创作背景 大历三年(768)春,杜甫从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了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登上了岳阳楼。这首诗就是诗人登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 这时,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二、诵读感知 1、感情: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2、五言诗歌读法: (二二一、二一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三、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1、“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作者登上岳阳楼,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观?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抓意象——洞庭湖 (2)扣诗眼——“坼”、“浮” (3)析手法——夸张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作者在诗歌的最后说自己“涕泗流”,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涕泗流”的原因是什么?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