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演示教学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演示教学稿.ppt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第一章知识点:;哲 学;哲学漫谈;哲学的特点;;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依然要比置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原则。——帕斯卡;第一章;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2、哲学基本问题;A、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1,1) (世界是什么的问题What);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3) (社会的本质); 唯心主义的两种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贝克莱;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朱熹; “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形有状是此器。” 某物是某理的具体实例。若没有如此之理,就没有如此之物。;实 例;;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一、物质和意识;(一)物质;基本观点;局限性;什么是物质?P30-3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物质定义的哲学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和辩证的统一。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意识;1、意识的起源 P30;无机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不是人脑自身及其产物 “思想是脑的分泌物,正如胆汁是肝脏的分泌物,或尿是肾的分泌物一样。” —— 19世纪50年代, 德国庸俗唯物主义者福格特;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P56-57;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是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现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运动与物质不可分P32;2、运动和静止P32;(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特点 (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没有脱离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三)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绝对性与相对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第一章 第一节 唯物论 what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基本规律(三大规律)、 基本范畴(五对范畴)。;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 发展是 发展的实质是: 为什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001年文理科通用多选题第16题: 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