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宗族祭祀与宗族戏剧考探
동아시아문화연구 제51집 |57~98쪽 |2012. 5
宗族祭祀与宗族戏剧考探
-以政和县禾洋村的四平戏为例
叶明生*
35)
目 次
1. 禾洋村的宗族祭祀概况
2. 宗族祭祀与福首会机构
3. “东平王福”祭祀仪式概况
4. 宗族戏剧四平戏形态及现状
5. 关于宗族戏剧的一点思考
[内容提要]
通常文化艺术学术界所关注的戏曲, 多为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的观赏剧和通都大邑剧
场中的娱乐剧、以及乡村神庙赛事和农贸墟市商业性戏班演出的酬神娱人剧。其表演主
体或为专业戏班的职业艺人, 或为文人训练有素的票友, 或为半农半艺的业余演员。学者
们的注意力多集中于戏曲艺术本体。但在一些山间僻陬, 尚遗存一种为宗族祭祀专设的
祭祀戏剧。戏曲演出的组织者是宗族长老, 表演者纯为族中农家子弟, 与大多数城乡存在
和流行的戏曲现象迥别, 其戏剧的作场为宗族中年例性祭祀时的特定演出。这种祭祀戏
剧很少为社会所闻, 更不为文化及学术界所注意。福建省政和县禾洋村的宗族戏剧即是
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例证。它的发现意义在于揭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戏曲在宗族祭祀的
作用与地位、宗族祭祀与戏剧互相依存的关系, 以及古代戏剧在民间宗族仪式活动中衍
变及存在的自然状态。为今人提供了瞭解和探讨古代戏曲在民间的流传、以及得以存继
的社会原因。并对中国民间戏曲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参照系。
[关键词]宗族祭祀, 宗族戏剧, 东平尊王, 十家福首, 仪式戏剧, 四平戏
* 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58 동아시아문화연구 제51집
1. 禾洋村的宗族祭祀概况
众所周知, 每一种文化的生成和存在, 都与它的历史和社会条件构成有
关。
古老的明代戏曲四平戏作为一种为宗族祭祀服务的祭祀戏剧,1) 在福建省
东北部大山中之政和县禾洋村存在已有五百余年历史, 这可以说是一个奇
迹。创造这一奇迹的是当地李姓宗族持之弥久的宗族祭祀制度, 正是这种宗
族祭祀的沿续, 使四平戏成为祭祀中的仪式戏剧得到保存, 并伴随着民间信
仰活动的沿续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因此, 在分析这种宗教族戏剧的存继之
前, 很有必要对禾洋村宗族源流和宗族祭祀情况作大致的了解。
1) 禾洋村李姓源流概况
禾洋村, 旧称榅洋村, 是福建南平市政和县杨源乡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由于身处深山之中, 交通不便, 与外界很少交流, 使之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
历史和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 禾洋村的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然而, 正因为
如此, 禾洋村的历史文化的传统才能在这里得到较完整的遗存, 才能保留一
些古朴的民俗和传统的仪式活动。
该村除了禾洋, 还有北坑和下布坪两个自然村, 共分为八个小组。全村共
有150多户, 人口1075人。禾洋本村主要姓氏为李姓, 共有558人, 此外还有
1) 本文基本资料来源于2006年8月中旬对福建省政和县禾洋村的田野调查, 由笔者与学生黄建兴
合作完成调查报告一文。该文原载王评章、叶明生主编的 《中国四平腔研究论文集》, 2007年4
月, 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现本文已几经修改订正, 较前文的视点和表述角度有很大的差异,
并对错误之处已作重要修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