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科技之

;二十于世甜最高臨的鷹業 生穢輯 生物科技之 倫理、法律與社會意酒問題舖介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顏厥安 如果與生物有闊的科學技術發明與應用就可以叫做生命科技的話,那麼生命科技 並不是一個全然新穎的概念。甚至我們可以說,人類最老的科技,就是應用於農業技 術改良的某種生命科技。但是近來生命科技之所以引起了廣泛的注意與重大的衝擊, 主要還是因為生殖科技、遺傳學、基因工程等方面的長足進步,使得人類漸漸掌握了 「生命的奧秘」。從達爾文至I]Watson與Cri ck 從第一f固試管嬰兒Louise Joy Brown到 第一隻複製羊Doll y ,百餘年下來,我們已不僅可以被動地知悉發現生命現象的發展 法則,更可以主動地干預生命的創生發展。亦即,人類已經于握原本上帝才能擁有的 生命之鑰! 但是這種前所未有的科技力量或潛力,也為我們帶來了無窮的社會人倫問題。因 此因應著這個新興的科技形勢,尤其是1984年NIH人類基因庫計畫 (Human Genome Projec t) 的展開,也促成了科技之倫理、法律與社會意涵(Ethical, Legal and Social Impl icatio悶,簡稱ELSl) 研究的興起O 。對科技的哲學反省 哲學中原本即有所謂知識論或認識論(epistemology)的領域,此一領域專門探討 人類知識成立的哲學基礎問題。 不過尤其是在近代自然科學興起之後,漸漸又有所 謂「科學哲學J (philosophy of science)的研究興起。在此等觀點下,科學,尤其 是以自然科學為模範的科學,取代了哲學成為研究真理知識的唯一途徑,而哲學則退 居為研究科學知識之「性質」的後設研究。此等以科學為核心,而以哲學研究為科學 的 討 探 題 主 背書的知識關係,固然表現出自然科學掛帥主宰的狀況,而引起人文社會科學與哲學 研究者的反對;{旦弔詭的是,也正因為有許多第一流的哲學家思想家投入了對科學性 質的研究,反而有助於對自然科學成立基礎的更深刻瞭解,進而造成了自然科學絕對 優勢之知識地位的相對化。由於近代科技主要奠基於自然科學知識,因此這其中也包 ω 括了對科技的研究批判。 三監聽螺諒 374 二十世紀對自然科學知識與科技最富有原告IJ 力,也最深刻的批判來自於現象學的 創始人胡賽爾(Edmund H 閃se r 1) ,以及法蘭克福學派的哲學與社會理論研究(即tlt*IJ 理論)。前者在其所著之〈歐洲科學的危機與超驗現象學〉一書中指出, Gal i1 eo 未能 深刻意識到他所發展建立的數學化自然科學,將理念化(idealization) 之純數學應 用到自然科學造成了對自然界的數學化(mathematisation)。此種科學所認識到的世 界只是一種在抽象時空位置中的形式性客體。但後來自然科學發展的結果卻使得人們 誤以為通過此科學所認識到的世界,是一種自足絕對的真相。其實不僅自然科學不能 窮盡世界之真實性,理念性數學化之自然科學亦是為生活世界所發展的一種特定方法 或技術。由此可發現,自然科學之知識亦為一種科技性之實踐知識,自然科學本身 (而非僅科技) ,就是對於自然之支配。 而法蘭克福學派的Horkheimer在其所著之〈工具理性批判〉中指出,理性的工具 化,使得理性不再過問目的,而只關心手段或工具。此一一發展當然有助於科技的快速 進步。但是技術的進步,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