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屏幕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oc

论屏幕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屏幕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论屏幕媒介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字数: 3521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目前,大众传媒是我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如何正确而有效地理解媒体和使用屏幕媒介是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屏幕媒介为什么成为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语境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媒介素养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屏幕教育;大学生;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16—04      如同19世纪的工业化进程瓦解了农业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并建立了工业社会的生活形态一样,如今的数字化进程也正在促成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在信息社会,各种基于屏幕的媒介如电影、电视、电脑和手机以及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等信息终端,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各种屏幕终端所包围的信息社会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基于屏幕的媒介文化时代。屏幕无处不在,已然成为我们无法拒绝的一种媒介环境,乃至我们难以拒绝的一种生活方式。放眼各大高校园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更是如此,他们通过屏幕上网、看影视、玩手机已经是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常态。然而,正是大学生的这种基于屏幕的学习生活方式,令高校辅导员、教师甚至大学生本人都头疼不已,其缘由无外乎是屏幕媒介所带来的问题。      一 当屏幕媒介成为问题:屏幕媒介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教育问题?      当前大学里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无论什么时候,包括上课时间,大学生只要在读书,我们通常都会对读书这一行为给予认可,而很少会像中学那样关注并审查他们读的是什么书;但是如果他们在通过屏幕上网、看电影、电视或玩手机,且不说上课时间这一行为是禁忌,就是课余时间也往往被视为玩物丧志。为什么现在读书一般会获得正面的评价?为什么上网、看电视、玩手机却多是负面的评价?这似乎只关乎“书还是屏幕”的问题。何以如此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屏幕媒介的变迁轨迹及其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脉络。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电影为标志的大众媒介推动了流行文化(popular culture)的蓬勃发展,对当时保守的英国贵族传统精英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身为文学批评家的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汤普森很自然地以一种传统人文特权的贵族立场,视这一现象为英国传统文化的威胁,并于1933年发表了《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首次提出“文化素养”的概念,开启了后来波及世界各国的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先河。由此,始于电影的屏幕教育逐渐进入课堂,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问题。   到六七十年代,电视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但也被视为“比电影更为低级的大众媒介”,电视传播的负效应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警觉。美国学者把从降生起就大量接触电视节目的一代人称为“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认为他们从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到行为方式都来源于电视,无法应付实际生活的千变万化。日本学者则称之为“容器人”,认为他们往往具有心理封闭、孤僻、冷漠的性格特征,只是一种收集传媒信息的“容器”。因此,针对电视的屏幕教育,成为继电影之后影响最广泛的教育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和近年来手机的广泛普及,“网瘾”、“宅男”、“腐女”等屏幕教育问题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新的“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但关于网络、手机等新屏幕媒介对他们的负面传播效应及负面评价如影相随。如日本学者就认为,“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是“甲壳虫”或“胶囊式”的人,即他们被高科技包裹起来,计算机屏幕是他们观测世界的“复眼”,通讯天线是他们伸向社会的“天线”,他们裹着科技的硬壳步入社会,带来的实际上是“科技的封闭”,他们最终成为一个个“原子化的人”、“孤独的个体”。基于网络和手机等媒体的屏幕教育,正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育问题。   从上述电影、电视、网络和手机等屏幕媒介的变迁来看,屏幕文化引发了从文化到社会等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并进而被视为一个公认的教育问题。自从1933年英国学者利维斯第一次提出文化素养教育以来,欧美很多国家开始重视媒介素养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更是开设了大量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七十年代后,媒介素养教育在联合国以及政府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为一种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可见,屏幕教育已经成了一个共识。   现在,我们回到前面的“书还是屏幕”问题。我们很容易发现,人们习惯性地扬读书而抑屏幕,其表层的原因无疑是屏幕文化有太多的负面影响;然而,其深层的一个容易忽略的原因,则是人们潜意识中的文化惯例,即书面文化更多的指向精英文化,而屏幕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