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 激励[最牛员工激励理论].ppt
第十一章 激励 第十一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过程 第二节 激励的相关理论 第三节 如何做好激励管理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 各种人性假设的内容 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 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激励的作用 激励理论的相关内容 ※能力培养: 识别组织中员工的人性观 培养激励员工的能力 第一节 激励的过程 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2.人性假设理论 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 1.激励的概念 所谓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2.激励的作用 (1)激励有助于引进大量的、组织需要的优秀人才 (2)激励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激励有助于组织员工素质的提高 (4)激励有助于良好组织文化的形成 3 .激励的过程 需要 内心紧张 动机 行为 目标满足紧张消除除 2.人性假设理论 1.“经济人”的假设 基本观点如下: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他们没有雄心壮志和负责精神,宁可期望别人来领导和指挥; (3)他们对组织的要求与目标不关心,只关心个人,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 (4)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容易受他人影响;他们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 (5)只有少数人是勤奋、有抱负、富有献身精神,他们能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这些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2.“社会人”的假设 基本观点如下: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引起的工作动机,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工业革命与工业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意义,因此只能从工作中的社会关系去寻求意义; (3)员工对同事们的影响力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4)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公司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3.“自动人”的假设 基本观点如下: (1)人生来就是勤奋的。如果没有不良条件的限制,运用体力和脑力从事工作,如同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的威胁并不是促使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人在达到自己所承诺的目标过程中,是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 (4)如果给以机会,职工会自愿地把他们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成一体。 (5)职工在适当条件下不但能够接受责任,而且会追求责任。 逃避责任、缺乏雄心和强调安全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天性。 (6)许多职工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勤奋精神。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职工的智慧潜能只被用了很少一部分。 4.“复杂人”的假设 基本观点如下: (1)人有着层次和水平不同的、多种多样的需要,这些需要不仅是复杂的,而且随着人的发展和工作条件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2)每个人的多种需要不是并列,而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3)有的人经济上的需要居于中心位置,有的人社会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各个人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4)个人此时此地的需要是他原有需要与当今社会存在交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激励的相关理论 1.内容型激励理论 2.过程激励理论 3.综合激励模式 1.内容型激励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是最著名的激励理论。他于1943年在《人的动机理论》一文中,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2双因素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他本着这样的信念: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他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成败。赫兹伯格认为,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与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大不相同的。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环境引起的,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 3 ERG理论 由耶鲁大学的克莱顿·爱尔德弗提出。他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压缩为三种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相互关系(relatedness)、成长(growth)。除了以三种需要替代五种需要外,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不同的是,ERG 理论证实了人的多种需要不是阶梯式的关系,而可以共存,同时发挥激励作用。低层次的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对高层次的需要就更加渴望。 4.激励需要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激励需要理论强调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和归属需要。这三种需要,都与组织管理中的激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审计9[企业审计管理推荐].ppt
- 4.5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ppt
-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精美课件:专题7 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ppt
- 2012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必修一 unit 4 earthquakes.ppt
-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方案立体几何第六节__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_课件.ppt
- 高一数学课件:第6课时函数的单调性.ppt
- 第五章 打造高绩效考评.ppt
- DESIGN OF FLUOROGENIC REPORTER AFFINITY LABELS FOR 用于荧光记者的亲和标签的设计.ppt
- 有关KPI 的探讨[突破高绩效管理].ppt
- 农村养老保险【内部精华】.ppt
最近下载
- 南平市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4.pdf
-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英语Unit 7《A Day to Remember》全单元教学课件.pptx
- DB13(J)T 8514-2023 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技术标准(河北省 ).docx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优质课件.pptx
- 2025届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演练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森林调查.ppt VIP
- 人类将毁于或不会毁于科技的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docx
- DB22 _T 3409-2022餐饮用醇基液体燃料安全使用技术规范.docx
- 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专练.doc
- 中职世界历史基础模块 全一册教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