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闽、海西、闽文化》课件-苏文菁主讲.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闽、海西、闽文化》课件-苏文菁主讲.ppt

闽文化的主要特征(2) 闽文化区历来就是多元文明荟萃之地,中原主流的农业文明、闽地特有的海洋文明、以及外来的阿拉伯文明、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彼此影响。 多样复杂的“闽”就像是一面多棱镜,不同的注视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往往是不同的侧面。 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1) 1,大规模、持续性的海外商业活动必然带来闽商在海外的滞留。 2,物产与文化构成的文明影响。 3,闽文化在海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切实影响。促使世界文化圈中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他们又以东南亚为基点向世界各地扩散。 闽文化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2) 1,闽商所携带的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基督教文化的互动与联系。 2,闽方言在西方语言的影响。 3,闽习俗在海外的影响。 4,闽人在海外的活动构成了中国史、亚洲史以及世界历史的重要部分。 * * 闽、海西、闽文化 主讲: 苏文菁 “闽”-海西区:地理的独特性 中国三大水系流域(黄河、长江、珠江)之外。 大部分河流发源于境内、并在境内注入大海。 其中有两条河流比较特别: “闽”:地理的独特性(2) 1,发源于境内、在广东省注入海洋的汀江,其下游韩江流经粤东五市(惠州、汕尾、揭阳、潮州、汕头)。 2,在闽浙交界的洞宫山西北庆元县发源的瓯江、鳌江,支流西溪等并入闽东最大河流交溪。发源与丽水、台州的灵江,以及发源于衢州的河流并入了闽江上游的松溪。 这些是传统的闽文化区域。 “闽”:地理的独特性(3) 福建西东走向的河流与东南西北走向的山脉使福建形成了网格状的水系,这种结构一方面使得福建境内各大水系民众保有不同的个性,沿水而海的目的地选择不同。 更重要的是,从海上而来的讯息也能逆水而上,直达福建的内陆腹地。因而形成了良好的山海互动。 “闽”:族群与民族结构(1) 原住民、不同时代入闽的北方汉人、海上来的阿拉伯、印度、马来人。-共同构成了今天的福建人。 “闽”中华最古老的族群之一:早在西周王朝的典籍《周礼》中,就有“闽”和“七闽”的称谓。而当时,正史上尚未出现“越”之族名。 “越”是在春秋晚期才开始崛起、到战国中期又被“楚”灭亡的族属。 “闽”:族群与民族结构(2) 将“闽”与“越”捆成“闽越”、只是刘邦收买人心的一个诡计。 武帝时,闽越王余善举兵反汉。在刘邦承认无诸92年之后(西元前110年),以余善领导的闽越国兵败国灭,闽越国上流社会被迁徙江淮。92年的闽越国史划上了句号。福建也从此开始了汉化的过程。 “闽”:族群与民族结构(3) 从汉到唐,闽地的民族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经过几次民族融合,闽地人口逐渐“改变”为以汉人为主。 入闽的汉人时间不同、出发点有别、身份各异,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对自己处境的不满-他们总觉得生命中有一种躁动的力量,他们都是传统农业文化的“不安分者”。 “闽”:族群与民族结构(4) 远古以来,人类就在环太平洋洋流作用下不断迁徙。包括“南岛语族”的传播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 西元7-13世纪,从海上东来的穆斯林的冒险个性与海洋文化特色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与早期入闽汉人的冒险个性一道,以极快的速度和当地闽族的海洋文化一拍即合,并且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不断强化闽文化中的海洋性质。 闽文化的主要特征(1) 福建是中国从海路实现与国外交往的主要区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是世界各国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一方面是因为“福建”有重要的港口城市;另一方面是福建商人在世界各地的“离散”状态。 是中国在海外最具知名度的省份之一。 闽文化:在国内外形势的合力下(1) 唐中叶,由于怛罗斯战役的失利(751)与安史之乱(755)使得陆上丝绸之路无以为续,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开始向东南沿海转移。 同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大食(波斯)人主导的中古全球化把航线推到中国东南沿海。 唐代对外贸易的三大港口分别是:扬州、福州、广州。联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 闽文化:在国内外形势的合力下(2) 宋代提倡“开洋裕国”。以海洋贸易为主导的商业意识成为治理国家的意识形态,需要思想意识形态的革新。 在文化上向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文明妥协:妈祖,这位中华文明谱系中的海神第一次得到中央政权的确认。妈祖从福建湄洲一个区域“仙”升格到国家的海洋“神”,是区域文化对主流文化反脯的一个典型事例。 闽文化:在阻力与拉力之间(1) 明朝禁止私人海洋贸易的“海禁”与朝贡贸易并举。国家海洋政策由积极转向保守,福建官方的海洋活动除通流球外,在郑和下西洋后嘎然而止。 此间,正是欧洲殖民国家纷纷东来的时节,也是当代全球化的开始。明朝就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面前关起了私人海洋贸易的大门。 闽文化:在阻力与拉力之间(2) 福建人的海洋天性在封建专制的高压之下既以种种扭曲的方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