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 质量控制技术讲稿1【质量精品】.ppt
A.4将不合格品率描绘在控制图上 描绘每个子组的p值,将这些点连成线通常有助于发现异常图形和趋势 当点描完后,粗览一遍看是否合理,如果任意一点比别的高出或低出许多,检查计算是否正确 记录过程的变化或者可能影响过程的异常情况,当这些情况被发现时,将它们记录在控制图的“备注”部分(见图21) 图21 不合格率P图---数据收集 B.1计算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 对于k个子组,计算不合格品率的均值如下: B.2 计算上下控制限(UCL,LCL) 对于k个子组,按下式计算上下控制限: 注:当 很小或者n很小时,LCL的计算结果有时会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则没有下控制限(见图22-表1) B.3画线并标注 过程均值 ---------水平实线 控制限(UCL,LCL)---------水平虚线 在初始研究阶段,这些被认为是试验控制限 注:当子组容量不同的时候,则要求单独计算这些特别小或特别大样本时期内的控制限 (见图22-表2) 图 22 不合格率P图---计算控制线(表1) 图22 不合格率P图---计算控制线(表2) C.1分析数据点,找出不稳定的证据 超出控制线的点(见图23) 链(见图24) 明显的非随机图形(见图25) 图23 不合格率P 图---超出控制线的点 图24 不合格率P图---链 图25 不合格品率P图---非随机图形 C.2寻找并纠正特殊原因 当从数据中已发现了失控的情况时,则必须研究操作过程以便确定其原因。然后纠正该原因并尽可能防止其再发生。由于特殊原因是通过控制图发现的,要求对操作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操作者或者现场检验员有能力发现变差原因并纠正(见图26) C.3重新计算控制限 当进行初始过程研究或对过程能力重新评价时,应重新计算试验控制限,以便排除某些控制时期的影响,这些时期中控制状态受到特殊原因的影响,但已被纠正。剔除与特殊原因有关的点以及本节B部分图上所指的点后,应重新计算控制限。本步骤是防止在估计典型的变异性时包括发生异常的生产时期。应再次对照修改后的控制限检查历史数据,以确认不再有表明可查明原因的点(见图26) 图26 不合格品率P图---重新计算控制线 D.1计算过程能力 对于P图,过程能力是通过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来表示,当所有的点都受控才计算该值 对于过程能力的初步估计值,应使用历史数据,但应剔除与特殊原因有关的数据点 当正式研究过程能力时,应使用新的数据点,最好是25个或更多时期子组,且所有的点都受统计控制 D.2评价过程能力 刚计算的过程能力反映该过程生产和可能预期生产的现阶性能水平,只要过程保持受控状态并且在性能上不经历任何基本的改变,则过程会并且能够按现有水平运行 这是评价能力,而不是波动的单值,必须对照管理上对于特殊性的期望来评价 D.3改进过程能力 过程一旦表现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该过程所保持的不合格平均水平即反映了该系统的变差原因----过程能力。在操作上诊断特殊原因变差问题的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诊断系统的普通原因变差。必须对系统本身直接采取管理措施,否则过程能力不可能得到改进。 D.4绘制并分析修改后的过程控制图 当对过程采取了系统措施后,其效果应在控制图上明显地反映出来,控制图成为验证措施有效性的一种途径 对过程进行改变时,应小心地监视控制图。这个变化时期对系统操作会是破坏性的,可能造成新的控制问题,掩盖系统变化后的真实效果 在过程改变期间出现的特殊原因变差被识别并纠正后,过程按一个新的过程均值处于统计控制状态,这个新的均值反映了受控状态下的性能,可作为现行过程控制的基础,但是还应继续对系统进行调查和改进 B.3在控制图上作出平均值和极差控制限的控制线 将平均极差( )和过程均值( )画成水平实线,各控制限( 、 、 、 )画成水平虚线。(见图8) 图8 有控制线的 图 C.1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 超出控制线的点(见图9) 出现一个或多个点超出任何一个控制限是该点处于失控状态的主要证据。任何超出控制限的点是立即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特殊原因的信号。 C.1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 超出极差上控制限原因 1)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瞄错 2)零件间的变化性或分布的宽度已经增大 3)测量系统变化(例如,不同的检验员或量具) 4)测量系统没有适当的分辨力 超出极差下控制限原因 1)控制限计算错误或描点时瞄错 2)分布的宽度变小 3)测量系统变化(包括数据编辑或变换) 图9 R图---有超出控制线的点存在 C.1分析极差图上的数据点 链(见图10) 有下列现象之一表明过程已经改变或出现这种趋势 连续7点位于平均值的一侧 连续7点上升(后点等于或大于前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期权的希腊字[最牛员工激励理论].ppt
- 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课件1 人教新课标版.ppt
- Vectors - Alford Academy载体-奥尔福德学院.ppt
- 182 Air Pollution:182空气污染.ppt
- 加强内部审计 严格内部控制 推动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质量提高6-谢芳[企业审计管理推荐].ppt
- 《随堂优化训练》2011年高中英语 Unit 12 Lesson 3 Living Abroad 配套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4.ppt
- LIB110 Locating Full-text Journal Articles - Lingnan University Librarylib110定位全文期刊文章,香港岭南大学图书馆.ppt
- 高二数学3椭圆的几何性质(第二定义).ppt
- CONSUMER RIGHTS UNDER THE TELECOM REGULATORY 电信监管下消费者权益.ppt
- 第七章_激励[最牛员工激励理论].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