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习社群会议纪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习社群会议纪录

高師附中歷史科學習社群會議紀錄 主講人 陳一鳴老師 紀錄 黃秀鳳老師 時間:民國九十九年四月十二日(星期一)上午10時~12時 地點:社會科小辦公室 參與者:吳慧勤老師、孫潔茹老師、江佳玫老師、黃秀鳳老師 題目:歷史教學分享 ■陳一鳴老師(現任國立台南女中歷史科老師) ◎開場:非學術性的經驗分享 ◎面對歷史教學的困境 ●課綱的頻繁變動性 ●知識傳輸功能的逐漸喪失 ●學生的不可測性 ●國高中課程銜接的問題 ◎第一個選擇:歷史教育工作定位 ●認知取向:知識的傳輸、真相的解析、治學方法的訓練──授業 ●技能取向:多做評量,追求高分──解考試之惑       將歷史知識運用在生活中──解知識之惑 ●情意取向:理解、欣賞、模仿、創造、發揚──傳道 ☆歷史教育的目標: □95暫綱──歷史思維的訓練,世界觀的建構,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99課綱──時序觀念、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史料證據 □張元──歷史教育的目的:一個清醒的頭腦跟一顆善良的心 ◎第二個選擇:歷史教學的出發點 ●學生眼裡的歷史:考試資料?「死人」的事?人類的遺產? ●從教師的角度:你要給學生什麼?你能給學生什麼? ●從學生的角度:學生會主動要求嗎?是否給他們機會?他們的要求我是否給得起?值不值得給? ●從教學技巧的角度:忙著板書上的重點整理?依照講義教學?以電子方式教學?還是以口傳方式發揮教師個人魅力? ☆解決之道:教育學生如何面對歷史 ◎第三個選擇:歷史教師的角色 ●介質:歷史知識與學生間的流動平台,客觀介紹?還是主觀涉入? ●廚師:授課技巧為何?多了那些「添加物」?「菜」好不好吃? ●演員:透過肢體語言,重現歷史現場 ●說故事者:故事能幫助事實顯出意義――《說故事的力量》 ●啟蒙者:啟發歷史思維,培養對歷史研究的興趣 ●研究者:以客觀中立的態度,追求真實 ◎第四個選擇:我的選擇 ●面對課綱:放棄期待 ●無壓力的學習: ●不宜放棄的機會: □參與研究計畫 □參與教科書編輯、試讀、校對 □參與參考書編輯:增強備課動力 □參與坊間測驗卷命題:增強創新出題動力 ●傳承生命經驗: □赫德:歷史知識的獲得,是要以本身的經驗為依歸。 □陳復:讓歷史知識緊扣住人的生命經驗,增益學生對人性本身的認識。 ●追尋的境界:成就他人,完成自己 ◎備課: ●參考舊教材的架構:中國史、西洋史的部分,文化史部分要多加自修 ●各版本的備課與手冊資料彙整 ●網路資源的運用: □學科中心:3/xoops2/ □搜尋引擎Google圖書臺灣史(吳文星、黃秀政).tw/books?id=4KCqmxN7gq8Cprintsec=frontcoversource=gbs_v2_summary_rcad=0#v=onepageq=f=false □台灣大百科: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 ●教師群合作的可能: □長期規畫,分工合作 □不隨課綱起舞原則 □分享的原則 ●架構自己的教學庫,建立自己的教材體系(動力:與教科書出版社合作) ◎評量:最痛苦的付出 ●各版本的手冊資料運用(有電子版最好):多年催逼下的產物,大膽提出需求 ●各版本的題庫系統運用 ●史料的運用:中國大陸的資源或題庫網站,比如「高中歷史學習網」/lishi/index.htm ●建立自己的題庫:逐年建立。每次安排不同範圍出題 ◎建議:延伸閱讀 ●每一小節(或每一章)一篇參考閱讀文章,可與出版社合作,亦可自行選擇 ●寒暑假閱讀:中學生網站博客來相關活動,.tw/index.php 遼史訂補.tw/thumb_02_107.htm 8800元 遼金史研究/product/100001/202015/ 250元 【附件一】歷史感的窮困【2010/03/27 聯合報】 張譽騰(作者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兩星期前,台師大戴寶村教授來史博館演講,講題是「馬偕在台灣的宣教、教育與醫療」。總結時,他提到淡水鎮為感懷馬偕對台灣的貢獻,現已設置「馬偕街」和「馬偕日」,他生前活動的許多地點,如淡水禮拜堂、牛津學堂和滬尾偕醫館等,都已成為淡水重要文化資產。 ●學生遊淡水 不知馬偕是誰 每到假日,淡水遊人如織。然而,其中有多少是來看古蹟探索歷史?有多少是來品嘗特色小吃的?戴教授說,他曾在淡水街上,馬偕雕像前不遠,偶遇一位女學生,她一面吃東西,一面指著雕像,不經意問旁邊同學:「那個黑鬚的雕像是誰?」這位大學生已經在淡水,只差幾步,就可以跟馬偕在淡水的這段歷史聯結在一起了,終究,還是咫尺天涯。歷史感的闌珊或闕如,應該是她和「寧願燒盡,不願銹壞」的馬偕失之交臂的原因之一吧。 前一陣子去看電影《孔子傳》,仍舊懍然於孔子深厚的歷史感。孔子之世去西周遠矣,在禮壞樂崩、亂臣賊子的春秋時代裡,他一心嚮往的卻是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