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蛇形象于唐宋词作中的应用-逢甲大学
蛇形象於唐宋詞作中的應用
作者 :劉士民
系級 :中文三
學號 :D9167138
開課老師 :李寶玲老師
課程名稱 :詞選及習作
開課系所 :人文社會學院中國文學系
開課學年 :93 學年度第 1 學期
蛇形像於唐宋詞作中的應用
大綱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第三節 預期成果
第二章 「蛇」之文字意義溯源及其形象發展
第一節 「蛇」字本義及演變
第二節 先秦時期 「蛇」的形象
第三節 漢魏六朝迄至唐宋時期 「蛇」的形象
第三章 「蛇」形象於唐宋詞作中的應用
第一節 「蛇」字的呈現
一、以名詞呈現
二、以形容詞呈現
三、以限制詞呈現
第二節 「蛇」字在作品中的運用
一、物類之象
二、情景之氣
三、恩怨相報
四、因襲之事
第四章 結論
1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 (2005 年)
蛇形像於唐宋詞作中的應用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常常聽見人們見到蛇就害怕 、退卻。可是筆者卻頗為喜歡蛇類,尤其是文學
作品之中的蛇類更是醉心 。從《山海經》中的諸多蛇類到志怪 、筆記小說的埋首
細讀 ,甚至更是蒐集各種版本的《白蛇傳》加以細讀 ,從中享受文學蛇族的可愛
之處 。於是不禁想到,那「詩詞」這類中國文學的大宗呢 ?於此之中是不是也有
蛇族盤繞 ,是不是也有許多豐富的意義涵蓋呢?也是因為無人曾如此好奇詞作中
之蛇族吧 ,遂著手研究,並希望從中了解詞作之中的蛇族們是怎樣的一群「異
者」,與筆者本身所涉略的民間文學有何差異或相同的地方 。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此篇論述以 「蛇」字與相和於「蛇」字的字彙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從 「蛇」
字本意探討 ,並說明為何「蛇」與「龍」難以分清界線。並且以上古至唐宋時期
的「文學蛇 」作為蛇形象的代表 ,於文學範疇外的蛇類,在此並不多加敘述。於
詞作中分類統計 「蛇」字的出現次數與類別,作為蛇字呈現者嘗試以名詞、形容
詞、限制詞方式分類 ,希望藉此發現是否有偏向於哪一方面的特殊用法,並且以
頻率高者作為說明的對象 。再者,以此分類去了解在詞作中是不是有什麼不同於
以往的蛇形象存在 ,也於此去分析這樣的形象有何意義與作用。
第三節 預期成果
詞作本就含有豐富的文學氣息在 ,更是與詩並列為中國文學的大宗,故希望
能夠於唐宋詞作中發現蛇類 ,而且是不同於以往經驗中的蛇類。是幻化如白娘
子,還是巧手如女媧 ,不知。或者會有意想不到的新意義吧。總之,要能於目前
所屬的正規文學當中發現蛇類 ,並了解其意涵,達到其中的樂趣。
2 逢甲大學學生報告 ePaper (2005 年)
蛇形像於唐宋詞作中的應用
第二章 「蛇」之文字意義溯源及其形象發展
無聲無息 、莽草綿延,於此之中潛藏的悄悄然者,「蛇」於是乎攀爬橫行 ,
以其特有步調與那如長戟般的蛇信緩遊 。驚者為之一驚,甚有因誤闖禁地,而慘
遭迫害者 。但「蛇」卻真是生來就如邪魔般地殘惡,為人所詬病?其實不然 ,中
國文化包羅萬象 ,「蛇」於其中亦具一席之地 ,其中淵源甚至不輸他物。本章將
以「蛇」本字之意義與其於中國文學中漫遊的足跡略為簡述 。「足跡」毋錯 ,此
「足」豈是畫蛇添足!於此,我們將它解釋為「蛇於文學中的形象」。
第一節 「蛇」字本義及演變
蛇,本作 「它」,因其狀似蟲故後來从 「虫」偏旁。於甲骨文作「 」,很明
顯地有著蟲 「 」的影子在,而於金文中又作「 」,此及為楷書中的 「也」(「也」
就是今天我們所稱的 「他」)。如以古音發 「它」,則音為 「伊」,而篆書中的 「它」
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30天).docx VIP
- 学校多媒体教室维护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 UNIT 3 Period 3.ppt VIP
- PMCF-plan完整可编辑版.docx VIP
- 热力学统计物理课件【共317张PPT】.ppt VIP
- 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_0062-0122.pdf VIP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说课稿.doc VIP
- 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以L企业为例.pdf VIP
- 动力电池使用维护与拆解技术:动力电池拆解技术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20天).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