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九章 核糖体(ribosome)教学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核糖体(ribosome)教学教案.ppt

不同类型核糖体的大小比较 来源 完整核糖体 核糖体亚基 核糖体RNAs 细胞质 80S 60S(大亚基) 28S,5.8S,5S (真核生物) ? 40S(小亚基) 18S, 细胞质 70S 50S(大亚基) 23S,5S (原核生物) ? 30S(小亚基) 16S 线粒体 55-60S 45S(大亚基) 16S (哺乳动物) ? 35S(小亚基) 12S 线粒体 75S 53S(大亚基) 21S (酵母) ? 35S(小亚基) 14S 线粒体 78S 60S(大亚基) 26S,5S (高等植物) ? 45S(小亚基) 18S 叶绿体 70S 50S(大亚基) 23S,5S ? ? 30S(小亚基) 16S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成分的比较 典型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质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发现核糖体及核糖体功能鉴定的两个关键技术 核糖体最早是Albert Claude于1930s后期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匀浆物时发现的,当时称为微体(Microsomes),直到1950s中期,George Palade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种颗粒的存在。并进一步研究发现多种生物的细胞质中有类似的颗粒存在,尤其在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中特别多; Philip Siekevitz用亚细胞组份分离技术分离了这种颗粒,并发现这些颗粒总是伴随内质网微粒体一起沉积。化学分析揭示,这种微粒富含核苷酸,随之命名为ribosome,主要成分是核糖体RNA(rRNA), 约占60%、蛋白质(r蛋白质)约占40%。 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功能是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发现的。将细胞与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短暂接触后进行匀浆,然后分级分离,发现在微粒体部分有大量新合成的放射性标记的蛋白质。后将微粒体部分进一步分离,得到核糖体和膜微粒,这一实验结果表明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两个关键技术是亚细胞组份分离技术和放射性标记技术。 E.coli核糖体小亚单位中rRNA与r蛋白的相互关系示意图 线条表示相互作用及作用力的强(粗线)与弱(细线) (引自Alberts et al,1989) 核糖体蛋白 通过电泳和层析等技术,已经鉴定了E.coli核糖体小亚基的21种蛋白质和大亚基的34种蛋白质。小亚基的蛋白分别命名为S1~S21,大亚基的核糖体蛋白命名为L1~L33。核糖体中的蛋白质除了一种具有四个拷贝外,其余都是一个拷贝。图示为E.coli小亚基21种蛋白质的排列。 E.coli 核糖体结构模型 E.coli 小亚基的装配图 粗箭头表示结合力强,细箭头表示力弱。如S4与16S rRNA之间是粗箭头,表示S4可直接与16S rRNA结合而不需要其他蛋白的存在。而S7与16S rRNA的结合力很弱,并且需要S4、S8、S9、S19、S20蛋白的存在。 自组装(self-assembly): 1968年, Masayasu Nomura把拆开的大肠杆菌核糖体的30S小亚基的21种蛋白质与16S rRNA在体外混合后重新装配成30S小亚基, 然后把重建的小亚基同50S大亚基以及其他辅助因子混合后, 进行蛋白质合成实验,发现重建的核糖体具有生物活性,能催化氨基酸掺入到蛋白质多肽链中。这一实验表明,核糖体是一种自组装(self-assembly)的结构,即没有样板或亲体结构所组成的结构。但是在组装过程中,某些蛋白质必须首先结合到rRNA上,其他蛋白才能组装上去,即组装过程有先后层次 有人用核糖体重组实验得到一些重要的结论: ?30S亚基的蛋白质专同16S rRNA结合; 50S 亚基的蛋白质只同23S rRNA结合,如果把30S亚基rRNA和50S 亚基的蛋白质相混合,则不能装配成有功能的亚基。 ?从不同种细菌提取30S 亚基的rRNA和蛋白质, 可装配成有功能的30S 亚基, 这表明不存在种间差异。 ?原核生物核糖体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亚基彼此不同, 由二者的rRNA和蛋白质重组后的核糖体没有功能。 ?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与玉米叶绿体核糖体亚基重组后具有功能。 ?由于不同生物的线粒体核糖体大小不同, 由55S到80S不等, 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基本稳定,所以线粒体的核糖体亚基同原核生物核糖体亚基相互交换形成的杂合核糖体没有功能。 E.coli (a)核糖体小亚单位中的部分r蛋白与rRNA的结合位点) (b)及其在小亚单位上的部位  (引自Albert et al.,1989,图a; Lewin,1997,图b) 核糖体小亚单位rRNA的二级结构 (a) E.coli 16S rRNA;(红色为高度保守区) (b) 酵母菌18S rRNA,它们都具有类似的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