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ocVIP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

论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模式研究 摘要:民间文学艺术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对促进我国文学艺术和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立法上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现实现状和立法状况提出了三种立法保护模式,希望能够引起法律工作者和立法者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重视,为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制度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专利、商标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儿女不仅创造了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国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源远流长、绚丽多彩,流派纷呈,千姿百态。无论是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灵韵别致的传统泥塑,还是清新简洁的蓝印花布、古老神秘的纳西族“东巴”,都从不同侧面体现着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在时时刻刻传承着古老的华夏文明。民间文学艺术不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更是祖先赐予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民间文学艺术在5000多年历史沉淀的中国文化玫瑰中,就像一只艺术奇葩,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和引人注目。然而,面对民间文学艺术被任意使用、破坏甚至失传的危机,民间文学艺术亟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但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是许多国家都认为必要却又倍感棘手的问题。目前只有少数国家在法律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予以保护。 本人认为用法律形式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比如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舞蹈、皮影戏、民间剪纸、秧歌、捏面人、民间雕塑等等。其次,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既利于我国国家的利益,也有利于民间文学艺术品自身的发展和其来源群体的利益。我国从立法上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比如我国1991年施行的《著作权法》第6条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2001年10月27日修改的《著作权法》,保留了原来的第6条。但是,著作权法施行己十多年,而国务院尚未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制定出关于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法规。然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出现了诸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属纠纷,由于具体法律依据的欠缺,这使得解决此类纠纷出现了不少的困惑。 一、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的现实现状 ????(一)?大量民间文学艺术流失、灭失或被不当利用 ???????由于民间文学艺术一直处于自生自灭的原生状态,加之我国长久以来没有建立相关法律保护制度,大量的珍贵民间文学艺术流失、灭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例如,陕西省千阳县民间小戏“碗子”如今只有几个老年人才会演唱,历史上山陕两省曾经拥有的百余小剧种,如今平均四五年就会有一个剧种不再上演,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普查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剧种从舞台上永远消逝了。 ???????藏族的《格萨尔》曾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演唱的艺人四处流浪,融合了许多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一门独特艺术。拯救这门艺术的专家找到了最后的传人—西藏一位名叫扎巴的老艺人,他曾经唱过整出的《格萨尔》,共有六十多部。不幸的是,在录制了二十多部之后,老人驾鹤西归,所余四十多部故事也随风而化了。 还有捏面人、民间雕塑这样的民间文学艺术也是陷入后继无人的尬尴状况。 ??????“民间文化是一种母亲文化,它给我们情感,给我们血肉,给我们一种很深厚的东西。而现在,它在迅速地瓦解、消失,我们必须进行抢救,把它保护起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如是说。 ???????另外,民间文学艺术被不当利用现象也很严重。例如美国好莱坞不正当使用我国“木兰从军”的民间故事拍摄电影《花木兰》,对故事进行大量歪曲、篡改,并且在世界上广为发行,造成大量不了解这一民间故事的观众对该故事的认识产生巨大偏差。 ?????(二)司法实践要求建立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体系 ???????司法实践中,与民间文学艺术有关的诉讼案件逐渐增多,如著名的《乌苏里船歌》著作权纠纷,单田芳《三侠剑》著作权纠纷,郭宪与国家邮政局的民俗剪纸著作权纠纷,以及王洛宾的西部民歌署名纠纷等等。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的课题已经无可回避。这要求我们必须对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这一难题,有比较正确、全面的认识。随着民间文学艺术的经济利用潜力不断被发掘,必然会产生许多与之相关的纠纷、矛盾,对此法律不能束手无策,必须尽快建立起民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体系。 ?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国家立法情况 ???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以保护有形的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尽管还没有全国性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基本法律,但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1984年文化部曾颁发《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其中第10条规定:民间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