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角色体验:你认为以下角色谁会赞成变法,谁又会反对变法,他们对变法所持态度的原因是什么? 维新人士 八旗子弟 官僚 资产阶级 新军 绿营 旧知识分子 新知识分子   光绪帝自即位后,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甲午战后,光绪帝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在变法之前,他曾向慈禧坦言:“朕不能为亡国之君,若不予我权,宁逊位而已。”老谋深算的慈禧以退为进,答应“由他(指光绪帝)去办,俟办不出什么模样再说。”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退出时,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此事重大,愿皇上请懿旨。”   礼部主事王照上书请求光绪帝游历日本及各国,其代递要求遭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粗暴拒绝。最终,怀塔布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同意代递,但又反诬王照“用心不轨”,说什么日本素多“浪人”刺客,要皇上去日本考察,就是“欲置皇上于险地”,要求惩办王照。光绪帝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下令将阻挠上书的两名礼部尚书和四名侍郎全部革职。同时。破格提拔维新派人士杨锐、林旭、刘光第和谭嗣同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慈禧对光绪帝的这一举动极为恼怒。   慈禧加快了政变步伐,不断派人到天津与荣禄密谋。那时,京津一带盛传秋季慈禧偕光绪帝去天津阅兵时将废掉他,形势越来越危急。   经过紧急磋商,维新派准备首先争取列强支持,分别由容闳联络美国使馆,梁启超联络日本使馆,康有为联络英国使馆,但无一成功。   1898年9月16日,光绪帝召见袁世凯,破格提拔他为侍郎,并暗示他不必受荣禄节制。之后,谭嗣同自告奋勇去说服袁世凯起兵勤王,杀禄锢后。袁世凯信誓旦旦地表示:“诛荣禄如杀一狗尔!”但政变一发生,袁世凯就见风使舵,投靠了慈禧。 袁世凯 他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 戊戌政变结果: ①光绪帝被囚,六君子殉难 ②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光绪皇帝被囚禁的中南海瀛台及俯视图 谭嗣同 杨锐 林旭 刘光第 康广仁 杨深秀 戊戌六君子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 * *   请思考:日本的明治维新对亚洲国家产生了什么影响?并以中国为例,列举史实。 ⒈积极方面: 日本作为成功启动近代化的典型,为亚洲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举例:戊戌变法 ⒉消极方面: 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举例:甲午战争 (一) 操 作 方 法 戊戌变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之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探究一: 阅读教材124至126页,联系必修一内容,思考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有哪些? 问题探究 《马关条约》的签订 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商品输出    直接割地    控制中国经济,进而控制政治 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地化加深 资本输出 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1、导致“民众痛苦”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教材并结合右边的漫画回答问题: 1)外因:清政府转嫁外债; 2)内因:(财政危机)沉重的捐税; 官吏的压榨;自然灾害。 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措施: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加强鸦片税管理,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严重的统治危机表明清政府必须进行根本性变革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1.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5、目的: 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19世纪末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国内形势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1432 274 1895—1898 680 119 1863—1894 资金额(万元) 企业数 时间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清朝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主要) 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