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单元 课时2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课件.ppt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单元 课时2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高一化学必修一《第1单元 课时2 铝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课件

铝的氧化物 与 氢氧化物 闪耀着六射星光的天然蓝宝石“亚洲之星”重330克拉,缅甸产,世界著名珍宝,现藏于美国华盛顿斯密森博物馆。 宝石展示 闪耀着六射星光的天然红宝石“罗斯利夫斯”,重138.7克拉,斯里兰卡产,世界著名珍宝。现藏于美国华盛顿斯密森博物馆。 宝石展示 知识介绍 氧化铝的天然存在形式 铝土矿 由氧化铝的水合物和少量的氧化铁和二氧化硅杂质组成 刚 玉 氧化铝的天然晶体,硬度大仅次于金刚石、金刚砂(SiC)(蓝宝石、红宝石是刚玉的一种) 活动与探究 现有试剂:氧化铝、10%盐酸、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根据铝的冶炼过程,请推测氧化铝可能性质, 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 一、氧化铝( Al2O3 ) 1.物理性质 白色难熔的固体物质,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l2O3+ 6H+ = 2Al3++3H2O Al2O3+2OH– = 2AlO2– +H2O 3.用途: 利用高熔点的性质, 可作很好的耐火材料, 例如坩锅。 ①做耐火材料 ②冶炼铝的原料 如何在实验室里制备氢氧化铝呢? 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3.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探究一】 氢 氧 化 铝 制备氢氧化铝: 方案:取一支洁净的试管,注入2~3mL氯化铝溶液,加入适量的氨水,制备少量Al(OH)3,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实验一】 有白色沉淀生成。 结论: 现象: 氯化铝能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探究二】 请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铝是否具有两性? 【学生实验二】 ? Al(OH)3的两性 将实验1制得的Al(OH)3分成两份,第一支试管逐滴加入盐酸直至过量,第二支试管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像Al(OH)3这样,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这样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为什么制备氢氧化铝使用氨水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呢? 【学生实验3】 Al(OH)3制备方案比较 【探究三】 将少量AlCl3溶液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一支逐滴加入 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另一支逐滴加入氨水直至过量,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对比你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Al(OH)3易溶于强碱, 难溶于弱碱------氨水 (1)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2)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 比较两种制备方法的优劣。 【探究四】 【小结】制备氢氧化铝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氨水 (2)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结论:从反应控制的角度来看,方案1优于方案2。 一.物理性质 白色胶状物,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 并能吸附色素。 二.化学性质 1.与强酸反应:Al(OH)3 + 3 = + 3H2O 2.与强碱反应: Al(OH)3 + = +2H2O 二、氢 氧 化 铝 三.Al(OH)3的应用: 1 .在医学上的应用 ------中和胃酸 胃舒平 2 .净水 Al(OH)3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它能凝结水中的悬浮物并使之沉降, 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由于铝在体内积累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目前用于饮用水净化的含铝净 水剂正逐步被含铁净水剂所取代。 1. 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某种胃病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 ( ) A.酸性 B. 碱性 C.两性 D.氧化性 B 2.下列物质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 A. NaOH B.Al(OH)3 C.Mg(OH)2 D.Ba(OH)2 B 巩固与练习 巩固与练习 3.要使AlCl3中的 完全转化成Al(OH)3沉淀, 选用的最佳试剂为:( ) A. NaOH B.稀盐酸 C.氨水 D. AgNO3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