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1、汽油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2、大米磨成粉后,质量不变; 3、硫与氧气在密封的容器中燃烧,容器中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把握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几点 1、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是指质量守恒, 而不是体积、分子个数守恒 。 3、“总质量”,不能忽略气体、沉淀。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算在内。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包括: 1、这种物质未参与反应。 例如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容器内的氮气的质量。 2、剩余的反应物。 例如,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未反应完的高锰酸钾质量。 小结: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变化中 都没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读法) (1)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宏观意义) 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宏观意义) 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微观意义) (粒子个数比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表示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考你 化学方程式2H2+O2 2H2O表示 A 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B 氢气跟氧气混合可生成水 C 在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的水 D 2分子氢气与1分子氧气反应,生成2分子水 C 4Al+3O2 2Al2O3 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A 27:32:102 B 27:16:43 C 4:3:2 D 9:8:17 D 最小公倍数法 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其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 、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2C 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____ 克 (12-W) (2)反应A+B=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克D生成。 3 A + B = C + D 2 g 5g 4g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 C,H O 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 C + O2 点燃 CO2 2、表明反应条件 4、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个数比 1、表明反应物 3、表明生成物 讨论: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P + 5O2 2P2O5 4×31 5×32 2×142 点燃 1、表示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表示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2、表示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你能说! 点燃 点燃 1、以客观事实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4认识三角形讲义(无答案).docx
-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5章走进图形的世界复习讲义(无答案).docx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5章《15.4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课堂互动学习案(无答案).doc
- 苏教版高中数学 高三二轮 专题27 函数与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测试(解析版).doc
-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十一章《反比例函数》复习试题(无答案).doc
- 苯酚的性质(顾菲菲).ppt.ppt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共24张PPT).ppt
- 英语七年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schoolSection B 2a—2c 课件 (共15张PPT).ppt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二力平衡 课件(共23张PPT).pptx
- 英语七年级人教版 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A (1a-1c)教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