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立新店高中97学第二学期高三选修应用地理补考题
國立新店高中 97 學年度第二學期 高三選修應用地理 補考題
班別: 座號: 姓名:
所有答案直接寫在題號前空白處
一、單選題:每題 2 分、共 42 分
( )1. 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的海水淡化設施及產量的是下列哪一個國家? (A)美國 (B)
沙烏地阿拉伯 (C)伊拉克 (D)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2.因應全球暖化的現象,國際間有哪一些抑制的方案?(甲)國際間的減碳協議;(乙)
研發新能源;(丙)嚴禁工廠排碳;(丁)徵收碳稅;(戊)砍伐雨林取代溫帶林區 (A)
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戊 (D)丙丁戊。
( )3. 臺灣因降水空間分布不均,造成各地建設不同水利設施以達供需平衡。下列哪個水
利設施的分布地區多為台地地形? (A)烏山頭水庫 (B)龍潭大池 (C)嘉南大圳
(D)高屏溪攔河堰。
( )4.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有許多是非常快速地,因此要求這些國家在其國內課徵「碳
稅」,有助於減緩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請問:課徵「碳稅」對開發中國家的影
響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長期會抑制產業之改革 (B)短期會使生產成本提高
(C)短暫內會使企業產值減產 (D)短時間內會造成物價之上漲。
( )5. 非洲最主要的飢餓帶大約與下列何種地理界線相符? (A)等高線2,000~5,000m之
間 (B)等高線200~500m之間 (C)等雨量線100~200mm之間 (D)等雨量線100~
600mm之間。
( )6.發生於薩伊的依波拉病毒所引起的出血性熱,傳至西非卻未往北非傳播的原因為何
? (A)國界的阻隔 (B)政治力量的封鎖 (C)沙漠的阻隔 (D)風向使然。
( )7. 近年來,全世界的糧食產量持續地增加,但是世界上卻依然有部分的人過著飢餓的
日子。對於大多數的非洲國家而言,下列何者是造成飢餓最主要的影響因素?(A)畜
牧消耗掉大量的糧食(B)貧窮買不起糧食 (C)生質燃油消耗糧食 (D)人口增加過快
( )8. 臺灣沿海的沼澤和潟湖是 海陸交會的緩衝帶,在重視環境保護的今日,一直是受人矚
目且關心的地方。海岸地區具有下列哪些特色?(甲)減緩海浪對陸地的直接侵蝕作
用;(乙)傳統農業發達地區;(丙)淨化河流裡混濁且受汙染的河水;(丁)豐富的生
物與食物鏈的環境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 )9. 山區會發生山崩和土石流的地方,並不一定都是在人為開發的山坡地上,有時更容
易發生在人類無法或不願去開發的土地上。這是基於什麼原因所造成的? (A)有豐
富的堆積材料 (B)有較陡的地形 (C)常受豪雨侵襲 (D)位於易氾濫的河流旁。
( )10.瘧疾、登革熱及黃熱病等疾病的發病率和下列哪一項因素的關聯性最高? (A)高溫
多雨 (B)飲用水不潔 (C)地形 (D)產業活動的方式。
( )11.2001年的納莉颱風帶來豪雨,使得基隆河河水暴漲,汐止一帶因此淹水高達二到三
層樓,並造成大量的傷亡。汐止地區早年常常「逢大雨就淹」的情況,與下列何者
相關性最低?(A)降水強度 (B)河道窄小 (C)地勢較下游低窪 (D)水溝排水不
良。
( )12.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饑荒區之一,很多人都處於挨餓或營養不足的生活中。請問:
下列何者不是造成印度糧食生產不足或饑荒的原因? (A)因部分宗教戒殺生,使鼠
類橫行,吃掉大量的糧食 (B)因禁止吃猪肉,因此大量養殖肉牛,而消耗大量糧食
作物及可耕地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