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的没落.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柯达的没落

柯 达 的 没 落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 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 罗切斯特生产。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Eastman Kodak Company 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将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 2011年10月1日凌晨,美国当地时间周五,拥有131年历史的相机制造商伊斯曼-柯达公司(EK)可能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受此消息影响,美国股市盘中柯达股票一度暴跌68%,创下该公司自1974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2012年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因为其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面临摘牌。 2012年1月19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宣布已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以争取渡过流动性危机,确保业务继续运营。 2012年4月20日,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正在进行资产评估和拍卖! 柯达没落分析 他引领世界潮流一个世纪,但是,在进入21世纪的头十 年,这个百岁老人却步入死亡 ? 过于留恋成功的温床 ? 轻视了潜在的竞争者 ? 战略转型中屡现失误 ? 遗忘了过去成功经验 过于留恋成功的温床  过去柯达的管理层都是传统行业出身,例如:现任运营系统副总裁Charles Barrentine 是学化学的,数字影像系统美国区总经理Cohen是学土木工程的等等。在现任的49名高层管理人员中有7名出身化学,而只有3位出自电子专业。 特别是在市场应用和保持领先地位方面,传统产业领导忽视了替代技术的持续开发,从而失掉了新产品市场应有的领导份额。 过于留恋成功的温床 1975年当柯达的工程师史蒂夫·萨森(Steve Sasson)向公司管理层展示烤面包片机大小的数码相机原型机时,公司管理层告诉他“这个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轻视了潜在的竞争者   1980年,被柯达瞧不起的、立足低端市场的日本富士胶片大胆预见未来数码时代的崛起,并且制定了三管齐下的战略: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并开发新的业务。富士通过赞助奥运会的形式进入了美国本土市场,使得柯达帝国出现了一道裂痕。 为时已晚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对业务形成的冲击 ,直到 2003年柯达才明确提出发展数码相机业务。 当2003年柯达大规模推出自己的数码相机时,此时的消费者却以购买索尼、佳能、富士在内的日系数码相机为荣,日系品牌整体崛起以及时尚的外观设计,使得柯达数码相机根本没有竞争力。柯达为时已晚。 转型战略失误频出 转型战略失误频出 遗忘了过去的成功经验 结 束 语 * 组员 熊莹 管龙生 魏春花 薛越 王心悦 杨蕾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 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 曾占全球2/3市场份额 2. 1997年市值达310亿美元 3. 全球员工最多达14.5万人(在巅峰时期,柯达的球员工达到14.5万。它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工程师、博士和科学家。) 4. 1975年发明首台数码相机(1975年,美国柯达实验室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5. 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1966年,柯达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l/6。) 6. 130年攒1万多项专利 轻视了潜在的竞争者 2003年9月26日,柯达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 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 柯达却并没有全力进行数码化转型,而是将发展方向放在了现在看来仅仅是过渡产品的“一次性胶卷相机”。2004年,柯达投资4000万美元在中国厦门建 造了全球一次性相机生产基地。仅仅4年过后,该工厂关停。 更加致命的是 柯达仍对其老本行依依不舍,费尽周折擒获中 国最后一个胶卷自主品牌乐凯。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 达成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 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股份。但胶卷行业已日薄西山,强强联手并未能实现预期效果,随着无需胶卷的数码相机走进千家万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