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咏物诗导学案(二)雪花.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咏物诗导学案(二)雪花

咏物诗导学案 (二) 年级:高二 编写:钟雪花 审定: 日期: 2010-1-28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巩固咏物诗的基本鉴赏方法感悟作品意境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感悟作品意境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生活在唐帝国日趋衰败的晚唐时代,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藩镇跋扈,深为不满。因此,他热衷政治,企望革新。然而,在当时朋党倾轧中,他始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一生。他的友人崔珏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李商隐于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600多首,内容涉及比较广泛。他的诗在艺术上,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诗中善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学习过程】 阅读《柳》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解释下列词义:(A级) 舞筵: 乐游春苑: 断肠天: 清秋: 2、朗读全诗,注意读出古诗的韵味用“/”标出节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舞”字的精妙之处。 [点拨:先结合诗句解释词义,再分析手法(若有运用的话),最后分析其效果。] 明确:“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 合作探究,鉴赏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两首诗。 杨柳枝词?????????????????????????????? 柳 ? 白居易??????????????????????????????? 李商隐 一树春风千万枝,???????????????????? 曾逐东风拂舞筵, 嫩于金色软于丝。???????????????????? 乐游春苑断肠天。 永丰西角荒园里,???????????????????? 如何肯到清秋日, 尽日无人属阿谁????????????????????? 已带斜阳又带蝉。白氏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充满活力的柳树与死气沉沉的环境的不协调,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对所咏的永丰柳树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也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李春柳之美与秋柳之衰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以柳自喻,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小松 杜荀鹤课文P4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 本诗描写了小松哪些特点?(A级) [点拨:外在形态、生长环境、内在品质等方面] 明确:环境特点:生长于深草、蓬蒿中 自身特点:“刺头”即“埋头”寓旺盛的生命力;“出”字写出了小松出类拔萃的个性,挺拔高耸,有凌云之志,为后来“凌云”打下基础。 (小松不甘埋没、坚强不屈) 2、时人对松是怎样的看法?两个“凌云”各有何含义?(A级) 明确:时人忽略了小松。高耸入云后才称赞。 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必将凌驾云端。后者指长成后的松树高高凌驾云端的姿态。 3、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讽喻世俗小人以出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3 咏物诗导学案(二)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班级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号 班级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