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书法艺术分析

三、章法艺术 曲则有致,直则无味,所谓曲径通幽也.故文贵曲忌直,只有情节曲折,波浪迭起,方能引人入胜。画家之所以认为曲线最美,九曲桥之所以胜直统子桥,其理皆在于此。有人说书法行路摆动,可以增添诗意,此言可谓深得三味了。古人说,书要行气活,也是指此而言的。《兰亭序》于此可谓是创始者了。试以“是日也”以下四行来看,仿佛轻风拂柳,左右摆动,婀娜多姿,妩媚喜人。 第一行:首三字居中,接着四个字稍偏左,而下面五个字又逐渐向右偏了,遂使行路成为由中向左再向右的弧线了。 第二行:在四个字居中之后,余为左,右,右中,左,右,中,组成了一条三曲线。 第三行:首字居中,二字至末字逐步偏右再逐步归中,形成一条不明显的“S”线形。 第四行:在首字中起之后,接着便三个略偏左,又三个略偏右,余又归之于中,于是又形成一条与第三行相反但不明显的“S”线形。 同时在这四条曲线中的字,除了有大小,斜正,粗细,参差不同,在字距上也或疏或密,或开或合。尤以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虽无明显的游丝加以连接,但无不笔断意连。这可从第四行字的末笔出锋与下字首笔的呼应看出。这也是《兰亭序》的一大特色,后人称之为“一笔书”。从而使行路曲线显得更自然,更诗意盎然,更神远了。这里须要说明一点,摆动幅度的大小,须视所书幅面而定。书法是由用笔的藏露,提按,急涩,结字的欹正,断连,揖让,向背,茂密疏朗,墨色的浓淡枯湿等等所形成的,正像乐章靠音阶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强弱,轻重,长短,休止等等组合。 如果从音乐这个角度去观照《兰亭序》,那么在28行的324个字中,无处不荡漾着音乐的旋律。比如开头三行,行距疏朗,字距基本均匀,同时运笔较慢,字形亦较规整,恰似某一乐章的序曲,用平缓的节奏,反差不大的音阶,来作庄严而凝重的开头。而4—23行的行距字距,则疏密不等,且字形的欹正大小,参差错落,起伏跌宕,行草间杂,变化无端,不正象乐章进入正曲之后,音符便跳荡起来。节奏在不断变化,或一个音阶长达数拍,或一个节拍占几个音阶。尤以23—26行,仿佛乐曲进入了高潮,节奏突然转快,乐声激荡起来,不仅运笔振迅,字字倾斜,行距字距较前紧密,行路也都向右下倾注了。最后两行,又好象是全曲的尾声。由于26行的行距较前为大,像有意与正曲分开来,速度虽未减慢,但行路已较前为正了。尤以最后一个被改写的“文”字,且末笔未作回锋,仿佛一个重音,在指挥者的停止手势下,戛然而止,结束了全曲。无怪乎明董其昌赞之为“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 我们从书法艺术当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THE END 王羲之坐姿画像 王羲之画像 王羲之全身像 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 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入木三分: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再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王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稳重的风格。”卫夫人流着泪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书成换白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