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Separatingserumby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试剂、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与分析 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混合蛋白质的原理。 2.熟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是以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方法。凝胶是聚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而成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加速剂为TEMED。 实验原理 电荷效应 (电泳物所带电荷的差异性) 分子筛效应(凝胶的网状结构及电泳物的大小形状不同 所致) 浓 缩 效 应 浓缩效应 实验仪器、试剂 1.垂直板电泳糟 2.直流稳压电源 3.微量注射器 4.电泳仪 实验步骤 3.配置血清样品及加样 将样品梳拔出,用电极级冲液冲洗样品孔。样品与样品缓冲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好(蛋白含量大约为1-2μg/μl)。用微量注射器加入加样孔,加样量为5-10μl。 4.电泳及染色、脱色 电泳: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矮板连负极,打开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进入分离胶之前为100v,进入分离胶之后为120v。 染色: 关闭电源,取下凝胶模。在脱色摇床上用考马斯亮兰染色1h。 脱色:将胶取出,蒸馏水冲洗数次后,放入脱色液中,数小时换液一次,直至背景清晰为止。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勿用手碰凝胶 勿使胶液产生气泡 凝胶聚合后勿倒入水池 电极缓冲液回收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 (Separating serum by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带正电荷的粒子向负极移动,带负电荷的粒子向正极移动。 是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可用于样品分离、物质纯度分析和分子量的测定等。 在一定pH条件下,每一种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电荷(种类和数量)、大小和形状,在一定时间内它们在相同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各自集中到特定的位置上而形成紧密的泳动带。这就是带电粒子可以用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分析和鉴定的基本原理。 + - 凝胶的不连续性 缓冲离子的不连续性 pH的不连续性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分离胶 pH8.9 浓缩胶 pH6.7 ① 凝胶的不连续性: 浓缩胶:大孔径。样品在其中浓缩,并按迁移率递 减的顺序逐渐在其与分离胶的界面上积聚 成薄层。 分离胶:小孔径。蛋白质分子在大孔胶中受到的阻 力小,移动速度快,进入小孔胶时遇到的 阻力大,迁移速度减慢。由于凝胶的不连 续性,在大孔胶和小孔胶界面处就会使样 品浓缩,区带变窄。 ② 缓冲离子的不连续性 ③ pH的不连续性 ④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制胶缓冲液:Tris-HCl 浓缩胶:pH6.7 分离胶:pH8.9 电泳缓冲液:Tris-甘氨酸 在浓缩胶中,pH环境呈弱酸性,甘氨酸解离少,在电场作用下泳动效率低,而Cl—却很高,两者之间形成导电性较低的区带,蛋白分子介于二者之间泳动。 浓缩效应 由于导电性与电场强度成反比,这一区带形成了较高的电压梯度,压着蛋白质分子聚集到一起,浓缩为一狭窄的区带。 样品进入分离胶(pH8.9)后,由于胶中pH的增加,甘氨酸大量解离,泳动速率增加,直接紧随Cl-之后,样品不再受离子界面的影响。 浓缩效应 实 验 流 程 制板 制备分离胶 制备浓缩胶 加样 电泳及结果检测 染色和脱色 1、安装夹心式垂直板电泳槽: 主要注意:安装前,胶条、玻璃板都要洁净干燥;勿用手接触灌胶面的玻璃。 2、制备凝胶板 (1)分离胶制备(10%分离胶,20ml/电泳槽) (2)浓缩胶的制备(5%浓缩胶,10ml/电泳槽) 凝胶配方 浓缩胶5% 分离胶10% 丙烯酰胺储存液ml 1.5 8.4 浓缩胶缓冲液 3.75 —— 分离胶缓冲液 —— 12.5 双蒸水 —— 0.75 2.5%过硫酸铵 0.4 0.5 TEMED 1.0 1.5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