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有格》课件 (共27张PPT).ppt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有格》课件 (共27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2018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有格》课件 (共27张PPT)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二课时 青春有格 情境导入 思考 观看视频,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卢梭的忏悔,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探索规则种种,学会辩证的看待青春,理性地对待青春,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目标 通过增强自控力与“微尘”、慎独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通过学习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 重点 难点 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学习重难点 运用你的经验 探究活动一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1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2 阅读感悟 卢梭《忏悔录》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选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良心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家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羞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仍隐隐作痛。 行己有耻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1、“行己知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校园规则、图书借阅规则、交通规则、运动规则、学习守则、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等。 1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有诚实守信的规则要求,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瞒别人。因此,说谎、欺骗违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说谎、欺骗不论是被发现还是不被发现都是不应该做的。 问题与答案 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知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行己知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方法与技能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阅读感悟 “微尘” 2004年底,印度洋突发海啸灾难。一对中年夫妇走进青岛市红十字会,他们说要替朋友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的灾民捐款五万元。当工作人员问其姓名时,他们留下了“微尘”的化名。在青岛市红十字会记录中,“微尘”在非典期间捐款两万元,在新疆喀什地震时捐款五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一万元,向湖南灾区捐款五万元……这位热心公益事业、化名“微尘”的好心人,多次捐款且数额较大,却一直不愿露面。于是,青岛市民开始了寻找“微尘”的行动。有人认为,“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不为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那么人们就该尊重其选择, 阅读感悟 “微尘” 也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青岛,“微尘”正在凝聚更多的爱心,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捐款后也留下“微尘”“小小微尘”“微粒”等名字。现在,“微尘”已经超越了一种称谓,成为不留姓名无私奉献公益事业的群体、诠释爱心的精神符号和青岛公益事业的固定品牌。 探究活动三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意义,没有做到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向榜样学习。“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这三位同学做到了寻找榜样,并积极向榜样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 1 问题与答案 ① “见贤思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