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盘点:互联网大佬们最失败创业项目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5/10/27?7:45: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创业之路上,哪个人没有栽过跟头呢?就连雷军、周鸿祎、刘强东……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
本文就盘点了10位互联网大佬最失败的创业项目,以及他们从中学习到的知识。或许正是曾经经过的这些历练,才使得这些互联网大佬有如今的成就,而这些经验之谈对于现在的创业者而言也更加的弥足珍贵。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亿美元
【失败经历】
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
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张小龙
微信之父,估值640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打造Foxmail,却无法盈利。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所以,此时的Foxmail成为了张小龙的大包袱,因为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却没有给他带来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任何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
【失败感悟】
虽然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都说:我们不需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了用户之后,我们自然会找到合适的盈利点。
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地盈利模式还是极其重要的。
雷军
小米创始人,现估值450亿美元
【失败经历】
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
对此,雷军有了三点反思:
一、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在公司业务上,三色公司也没有固定的模式,看见什么赚钱就去做一笔,“最多的时候有十四个人,业务范畴也挺宽的,卖过电脑,做过仿制汉卡(电脑硬件的一种),甚至接过打字印刷的活。”所以,他们的资金一直很紧张。实在没钱的时候,甚至靠和食堂大师傅打麻将赢饭菜票度日。
二、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
事实上,他们曾接近成功。当时,联想汉卡创造了盈利上亿的辉煌,于是雷军和他的伙伴们决定山寨这款产品。但在产品上市之后,他们遇到了更厉害的山寨大王,把他们的产品又“山寨”了。而且这家公司规模大,售价低,最后压垮了三色公司。
三、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公司创立时,“四个人,每人25%的股份,大家都很高兴。没过几天,问题来了,每件事都需要反复讨论,到后来,甚至改选了两次总经理”。而这样的管理架构,是不可能形成有效地决策的。
刘强东
京东创始人,市值403亿美金
【失败经历】
曾在中关村开餐馆,被骗钱后关门。
刘强东大学毕业后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个饭馆。以前,饭馆里面的店员薪水很低,住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给店员吃香的喝辣的,采购和收银也放手让他们去做。这个带着理想主义创业的年轻人,把信任和管理混为一谈,遭遇了事业上的第一次挫折。由于管理松散,员工总是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所以没用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失败感悟】
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