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无人驾驶技术从机械走向智能成资本香饽饽
论文类别:计算机?-?互联网研究上传时间:2016/3/8?13:13:00论文作者:未知
?
(中讯)201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提案将无人驾驶车推向前台。
李彦宏建议,应从国家层面对无人驾驶予以重视,国家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做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中国汽车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研发、协同创新。
李书福认为,自动驾驶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提前判定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进行立法的预案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两份提案的产业背景,是无人驾驶车行业的迅速发展。
研究机构罗兰贝格的一份报告指出,无人驾驶车技术将在2018-2020年实现高速公路路况下的自动驾驶,在2020-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在2025-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到2030年,无人驾驶将带来300亿美元-400亿美元的新市场。
当一个行业发生巨变,伴随的是整个产业链同时出现大量投资机会;对应,创投机构纷纷投身其中,选择有技术含量、有竞争壁垒的企业进行投资。
“这股风大概是2015年年底开始吹起来,国内多数的VC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看无人驾驶车相关的投资机会。”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介绍。
走向软件定义的车
在美国,汽车新锐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此前曾创办互联网企业Paypal,而在中国,一批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企业和创业者也纷纷开始造车——百度、阿里、腾讯、乐视等企业均位列其中。
李彦宏在2015年12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这样介绍百度无人车的研发:“三五年前我们在人工智能上面做大规模的投入,并不知道今天会有无人车的应用。当时只是说人工智能,而现在迎来了新的机遇。”
如今,互联网正在成为继传统车厂、一级供应商、芯片供应商之后的第四股力量,推进着无人驾驶车产业的发展。
“当你坐进无人驾驶车真正体验过之后,会认为它是未来10年中最会让人产生尖叫的黑科技的产品。所有体验过无人驾驶车的人???都会在脑子里去重建所有对车的一些认识。”易到用车创始人、CEO周航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
在周航看来,未来的汽车一定是一个高度联网的汽车,不仅是和云端的互联网连,还是车和人之间的连,还是车和车之间的连,它必须是一个跨平台的连接方式。
根据银河证券研究部的一份报告,无人驾驶技术可抽象为“环境探测-自动决策-控制响应”,其发展主要依赖于三方面技术的成熟:智能感知技术是前提,智能决策和控制技术是核心,高精度地图及智能交通设施等是重要支撑。
上述领域是创业者进行技术创新的机会所在,我们也观察到相关行业的初创企业不断出现。
“从传感器技术来讲,中国与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水平之间的确存在差距。机器人、自动化领域的传感器核心技术之前主要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相信中国的技术企业在未来一两年将会取得很大的突破。”光纤激光器企业深圳创鑫激光创始人、激光雷达企业镭神智能创始人胡小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身为连续创业者的胡小波同时建议:“创业是个好事情,但也一定要谨慎。人们在进入新的领域时往往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在某些地方比别人强,不过前提是要看清楚。”
跨界合作成普遍现象
2015年,科技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大量出现,其中互联网企业与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尤为引人瞩目。
“从软件定义的车走向智能汽车,最终推出无人驾驶车,这是所有人的路线图。”杨磊认为,汽车制造商是一个天然的整合平台,可以很自然地把各种技术和服务整合到一起。
从2015年年底开始,即有大量美国媒体指出福特汽车正在与谷歌讨论共同研发和生产无人驾驶车;2016年CES前夕,福特宣布与亚马逊合作,为车辆开发声控系统。
2015年12月,通用汽车向打车应用Lyft投资5亿美元。双方同时宣布,将合作开发像Lyft那样,能够让消费者招之即来的无人驾驶汽车。
当美国企业界高唱“底特律握手硅谷”时,中国互联网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合作大幕也逐渐开启。
2015年6月,滴滴快的与北汽集团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在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车联网、企业用车等四大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对于科技企业在无人驾驶车领域的探索,福特负责联网车辆和服务的执行董事唐·巴特勒(Don?Butler)在2016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欢迎其他公司加入,也觉得他们在这个领域(指汽车业)做的事情也很让人兴奋。我认为苹果和谷歌都可以做得很好,未来我们很有可能看到拥有不同技术的公司共同合作,去做仅靠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的事情。”
在Lyft联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