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从3D Touch说起,技术如何引领手机发展潮流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10/10 13:20:00
论文作者:未知
(讯)虽然不少人之前对iPhone 6s的销量持怀疑态度,但苹果在发售首周的
表现并未如其所愿。除了iPhone本身的品牌光环,类似于3D Touch 的功能创
新功不可没。
如今的智能手机行业,不少厂商试图以价格战来换取市场,进而在产品设计
和供应链上取巧。一是,直接加重了安卓生态的同质化;二是,虽然一些厂商
也在价格上谋求进入高端市场,实际销量仍难敌三星和苹果。回顾近些年智能
手机的产品发展,几乎每一次功能创新都离不开三星和苹果的参与。
一个既定的事实是,引领手机发展潮流的永远都是技术创新,而非营销策略
和价格压制。我们就从近几年在手机产品上实现的新技术,一起探讨创新的价
值以及对整个手机市场格局的影响。
哪些技术会引领手机发展潮流
自从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技术应用便进入了一个爆发期,电容屏、多点触
控、高像素摄像头、降噪技术等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同时也有更多的技术创新
出现,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二。
曲面屏
曲面屏幕的概念由来已久,在电视等大屏幕上早有应用的先例,在手机产品
上的应用也逐渐成熟。三星在2013年10月上市了第一款弯曲屏幕的手机—
Galaxy Round,随后LG也发布了自家的G Flex。而后三星一直是曲面屏技术
的领头羊,曲面手机的产品形态也逐渐成型,从最新的Galaxy S6 Edge+来
看,采用了双曲面侧屏幕,不仅解决了大屏手机的单手操作问题,在外观设计
上也克服了大屏手机的呆板,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美感。目前,Galaxy S6 Edge+
已经可以大规模量产,曲面侧屏在未来或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无线充电
对于智能手机的无线充电技术,业界褒贬不一,由于充电速度的限制被不少
厂商所遗弃,倒是在智能硬件领域被广泛采用。庆幸的是,仍有不少厂商坚持
了无线充电技术的应用,比如支持Qi和PMA两个无线充电标准的S6 Edge+。
从一定程度上说,无线充电模块增加了产品成本,也不是用户的痛点需求。但
一个技术的成熟需要不断的创新和积累,三星对无线充电技术的青睐,一方面
在培养用户习惯,另一方面在于技术创新需要。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候,无线充
电将成为手机产品的又一个技术优势。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可以说是智能手机上一个比较成熟的功能,2013年9月推出的
iPhone 5S把指纹识别作为主要卖点,也掀起了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高潮。从
目前来看,一些千元产品也已加入了指纹识别功能,iPhone 6S、S6 Edge+、华
为Mates等旗舰产品也具备指纹识别功能。不过指纹识别只是生物识别的一
种,类似于眼球识别、虹膜识别、眼纹识别的新技术也开始应用。刘旷认为,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个必然趋势,最终都将在用户体验上落地。
快速充电
在Note4 的发布会上,三星推出了一种快速充电技术,和OPPO 的 “闪充”有
异曲同工之妙,而后更是引起了一众手机厂商的模仿。和作为技术储备的无线
充电不同,快速充电技术直指用户痛点,三星在S6 Edge+上将快充和无线充电
进行了近似完美的融合,既解决了快速充电的散热和安全问题,也实现了无线
充电设备的快充。可以预见,无线快充技术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潮点。
心率传感器
相信很多人对可穿戴设备的好奇心来源于心率传感器,毕竟在大多数手机都
实现了运动跟踪的情况下,心率传感器是仅存不多的卖点。其实,从三星S6开
始便在手机上集成了心率传感器,S6 Edge+也继承了这一功能。一直饱受鸡肋
之名的智能硬件,最大的对手其实是智能手机,手机厂商对手环功能的集成或
将促进可穿戴行业的差异化繁荣。
市场现状倒逼厂商回归技术创新
从IDC 的报告来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增长10.4%,远低于2014
年同期的的27.5%。特别是在中国,手机市场早已表现出饱和的倾向,早在
2014年就传出了国内市场即将洗牌的声音,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在寻求新的
出路。刘旷认为,技术创新或是走出市场困境的不二法门,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产品同质化源于技术大众化。
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手机产品,背后很可能出自同一家解决方案厂商,在外观
设计上也是互相抄袭借鉴,甚至有些产品仅仅是logo上的不同,最终决定用户
投票权的便只剩下了价格因素。很多厂商开始在产品上进行差异化尝试,但大
众化的技术又怎能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如果没有技术门槛,再巧妙的创意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