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为什么互联网产品的成功率这么低.pdf

分析:为什么互联网产品的成功率这么低.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分析:为什么互联网产品的成功率这么低 论文类别:计算机 - 互联网研究 上传时间:2015/6/11 12:18:00 论文作者:未知 (中讯)我以前特别悲观,现在还是特别悲观。大约在一年以前,就不再以 “产品成功”为愿景,死了中彩的心。我希望能做出自己特别中意,还有许多 人拍巴掌叫好的产品,给用户留下一些美好的体验。至于它能不能做大,变 红,可以斜45度仰着头去幻想,但也并不作为紧咬下唇的人生目标来对待。 收到一封创业者写满沮丧的来信,回信安抚了几句,解释为什么互联网产品 (不含游戏)的成功率这么低。这个话题我以前在博客里讲过,还可以再讲一 次。 众所周知,互联网新产品的成功率可能不足1%。不成功的产品勉强维持几 年,终究还是会化为粉末。 讲这件事,首先得对成功产品下一个定义:譬如有独特的品牌价值,有相当 大的用户量,以及可靠的盈利模式。没错,能达到标准的不足1%,别的都只不 过是炮灰。如此高失败率的原因是: 1、马太效应 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有两个强劲的发动机,第一是渠道的扁平化。 相对传统行业对渠道的依赖性,互联网到达成本为零。你可能选择家门口的 便利店,哪怕它买牛奶贵5毛钱,但比大超市少走15分钟路;然而到达任何一 个网站都只需要输入网址——用户自然会选择他知道的最大,最好,最有名气 的互联网产品,直至形成稳固的使用习惯。渠道差异带来的市场多元化在互联 网上几乎不存在,大者恒大。 第二个发动机是体验的单一性。人体有多种感官能力,对于互联网产品来 说,大部分感知仅仅由脑补来完成,盯住小屏幕动动手指头就好。相对现实体 验,由互联网而触动的身体感知是极为单调的(哪怕它很强烈)。简单点说,就 是产品之间高度的同质化。什么 “极致体验”都是自吹自擂,两款同类型App 的差异,可能远小于岐山臊子面与重庆小面的口感区别,甚至是正宗重庆小面 与上海改良版微辣重庆小面的区别。 所以,互联网在同一需求领域注定只有极少数强大的生存者,而用户需求本 身是有限的,可供开采的市场也是有限的。在泰坦尼克号上,坐不上救生艇的 人哪怕抓住一块木板,最终也会在冰水中悲惨地死去。 2、盈利单一 这个问题在国外的情况略好,国内嘛,哈哈,情况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服务 向用户收费的主要方式是多人游戏。这意味着小而美的个性化产品很难生存下 去。盈利模式的单一,逼迫互联网产品必须做大,上规模,然后将巨大的流量 变现。 如果追求巨大的流量,自然只能切入大众化的需求市场,符合大众化的口 味。那么可预见的是:红海欢迎您。在一片红海之中,又受到马太效应的影 响,失败率高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活下来才是奇迹! 3、孤军奋战 传统行业的成熟之处在于,有着极其复杂的,各司其职的行业生态体系。在 传统行业做一件事情,比如说,开一家面包店,你既不用自己动手刷墙,更不 必去栽培麦子。只需要做好有着独特竞争力的一部分,剩下的都可以包给专业 的团队去处理。 然而互联网行业就不是这样了,任何新产品的推出,从策划到视觉,从研发 到运营,从推广到销售,几乎都得自己大包大揽下来。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外 援又大多靠不住。你可能有创新想法,研发未必跟得上;可能产品体验很赞, 推广资源未必跟得上;可能运营强势,产品思路又不大清晰。总之,你得独自 做好跨域的每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落伍都有可能拖累整个项目。 于是出现了一则悖论。 一方面,马太效应驱赶新产品尽可能远离红海,去开拓新生市场;另一方 面,新产品团队无法从行业生态中得到足够的帮助,必须向全能型发展,结果 提高了创新的门槛。大而完备的组织会削弱创新的活力,然则更适合创新的小 而精干的团队,多存在职能岗位上的短板。再加上国内市场并没有给小而美的 产品留下活路……怪不得成功产品都要求扳着指头算 “天时地利人和”,好像 占卜谁家的祖坟沾染了王气。 综上所述,互联网新产品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可能不足1%。马太效应放大 了成功者的光环,掩盖了炮灰们的悲号。这其实是一个赌局,每个人都在赌我 就是那1%,就算今天不是,五年十年内我必然是那1%——嘿嘿,哪里有什么必 然。最终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赌局上的输家。互联网行业聚集了最聪明,最勤 奋的一部分人,有着公平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同时也注定了1%的胜出几率。 你的青春在这里耗尽,你的产品在这里凋零。 生于这个梦想的时代,奇迹的时代,炮灰的时代。 我以前特别悲观,现在还是特别悲观。大约在一年以前,就不再以“产品成 功”为愿景,死了中彩的心。我希望能做出自己特别中意,还有许多人拍巴掌 叫好的产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