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别传播研究论纲①.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性别传播研究论纲[①] 论文类别:管理学 - 人力资源管理 上传时间:2015/4/18 13:41:00 论文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中国性别传播研究的主题是以中国视角关注中国问题的性别传播研 究。本文通过对中国的政策法规、堕产女婴、古代性别理念以及 “文化双性同 体”等形象的考察,对中国性别传播的政策法规的成就和问题、性别实践中的 “实质性歼灭”、文艺中独特的性别表征以及古代哲学中阴阳相生的性别理 念,做出了与西方性别以及性别传播研究富有差异性的指示。 论文关键词:中国性别传播,政策法规,实质性歼灭,双性同体,阴阳相生 引言:我们要研究什么? 中国性别传播研究的主题是以中国视角关注中国问题的性别传播研究。它主 张从中国现实出发,切实地关注中国的本土问题。通过将中国古代性别理念与 现实观照相互结合,以期逐步在中国建立起具有自身独特的问题意识和分析方 法的性别传播研究。比如京剧表演和B超堕胎这样有关性别的现象,对于西方 人是费解的;但对于中国人,我们却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它们反映了两个差 异极大但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个有关文化艺术;一个有关人们日常生活。这 些都与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生活世界,以及将其勾连在一起的性别传播息息 相关。京剧,也称国剧,是中国的国粹。它高超精妙又细致入微地体现了中国 人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艺术门类的美学观念和基 本思想。中国艺术中这种男扮女装现象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文化意识和性别意 识?这是我们性别传播研究所要着重关注的理论现象。B超堕产女婴,是中国 特有的现象。它是否引起了大众传媒以及我们性别传播研究的足够重视?我们 如何批判性地认识这一现象? 西方主流的性别传播研究不会关心这些问题,因为这不是他们的问题,这只 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提出研究中国视角的性别传播研究有两个重大意义: 1,只有这些才是我们的真问题,只有这些才是我们最有可能研究的问题,只有 这些才是落到我们生命实处的问题;2实质性歼灭, “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只有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和每一个研究个体的独特经验出发,才 更有可能丰富性别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这就引出本文的第一个内容:中国视角 的性别传播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要研究自己的问题,需要从差异性出发。几乎在任何文化中,都存在颂扬女 性或者贬抑女性的言辞。因此,找到一些这类言辞以证明某种文化是否存在女 权主义观点的萌芽,或者证明它是压迫女性的男权文化的代表,等等,都是不 足为训的论文网站大全。 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是我们从事性别传播研究的最终目的。但是与西方 社会中的女性问题相比较,出现在中国的现实问题是有差异的。而且,中国的 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和现实生活也为我们从学理上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与西 方不一样的视角与途径。因此,所谓中国视角的性别传播研究,就是两个任 务:1)发现性别传播视角下中国的现实问题,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学术路 径;2)从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别观念出发,找到这一领域内独特的中国性 别理论及其方法论。我们深信,从中国本土的现实与思维出发,不但可以更好 地解决我们自己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也可以为全人类的妇女解放事业贡献自己 独特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资源。 以下我们从国家政策、实际问题和哲学观念三个角度出发对此分别予以说 明。 一、 “妇女能顶半边天”:中国的政策法规 中国的性别地位及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主导甚至决定的,更有论 者认为这种从政策法规去主导女性或者性别发展的情形是一种 “国家女性主 义”。[②]国家的政策法规当然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形式,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 表现尤甚。但很可惜这种状况一直为我们的性别传播研究所忽视。因此,本节 拟讨论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策法规与女性地位变化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先看 毛主席的一首诗: 七绝 ·为女民兵题照 (1961年2月)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首著名的诗,典范性地为我们描写了新中国建立初期女性的 “性别形 象”。应该说这种形象的媒介呈现不是孤立的,它还出现在新时期许多其他的 媒介领域。这些通过诗词、社论和宣传画 (见图1)等方式广为传播的女性的 文本表征,可以历史性地告知建国初期国家构建或试图构建的性别形象及其发 展。通过对此的历史阐释和批判性分析实质性歼灭,我们借此可以思考这种性 别形象的——正面、负面——意义所在。 图1 建国初期的宣传画报当中所描绘的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国家当中的女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