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_社交礼仪.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_社交礼仪

西方文化与礼仪 第六章 社交礼仪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活动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地行为规范。东方人与西方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循各自不同的社交礼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 以后,我们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解一些西方人生活礼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与外国人沟通,也避免在各种场合里做出不和宜的举动,使自己或对方尴尬。 一、招呼语和告别语的差异 问候语和告别语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语言交际中,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因而人们对它们习以为常。 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一)问候语 在西方,除非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 英语问候语的内容具有中性特点,多以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 第一,谈天气,因为这显然不存在干涉别人隐私的问题。 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英语中不宜问候交谈的话题 初次见面或不是十分熟识的朋友尽量避免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容易引起的误会的话题,以免不经意冒犯对方。 1、忌谈隐私 2、避免争论性话题 3、避免询问衣服价格 4、切忌恭维高龄 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亲热, 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 中国人见面时, 往往关心地问对方:“吃了吗”或客气地询问: “你到哪里去”、“你在忙什么呢”,以此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中国人的问候语是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发展中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文化特征,内容经历了从“无恙乎”——“吃”——“寒暄”的变化过程。 “恙”指疾病灾祸,这种问候语始于上古时期,反映了那时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 春秋时期直至汉魏时期,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横征暴敛,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等原因,时有饥荒,在物质生活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吃”成了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吃了吗”也就作为问候形式盛行起来。 “寒暄”作为问候是在汉魏以后,人们见面也就问寒问暖以示关心,后以此作为问候。 汉语问候语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人注重衣食住行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意识的印记,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及其意义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传统的人文情感关怀和人本主义思想。 总之,问候他人时,无论在中英哪一种文化中都要注意避免采用一些不合常规的内容,即令人不快的内容、打探隐私的内容和易被误解的内容。 (二)告别语 在中国,客人告辞的时候,不会只说“再见”,而是显得程序复杂。 告辞由客人提出,一边说告辞一边起身,主人可表示挽留,主人在客人离去时常对客人说“慢走”“路上小心”。 如主人希望表现等更殷勤一些,会陪客人一起走,一直把客人送到楼下、大门外、街尽头或者车站,看着客人离去主人才转身离开。 如果是在和病人告别,中国人更是体贴备至,常说“早点休息”“多喝开水” 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相比之下,西方人要简洁得多。 他们在告别时通常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告知主人离开的原因,往往一句“拜拜”就够了。 如果是看望病人,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称谓的差异 称呼, 一般是指人们在交往应酬中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 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 既反映着自身的教养, 又体现着对他人的重视程度, 从中还表明了双方的亲疏关系。 一个得体的称呼, 会给对方印象良好, 为以后的交往打下基础, 否则, 不恰当或错误的称呼, 可能会令对方心里不悦,影响彼此的关系乃至交际的成功, 尤其要注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礼仪。 (一)中英文化中姓名的差异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 表现在姓名方面, 西方人的姓名同中国人的姓名有以下主要不同点: 1、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反映了中国“重家族,轻个人”的价值观念。西方人则是名在前,姓在后,名在前表示了对个人的尊重,家族的名字被置于末尾实际上暗含他们对家族的态度。 2、中国妇女结婚后,其姓名不变。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婚后要把丈夫的姓冠在自己的姓前面,现在这种习惯已经没有了。在西方, 妇女结婚后, 则把父姓改为夫姓, 而保留自己的原名。 3、中国人对起名是颇有讲究的, 西方人起名的清规戒律就少多了。 (二)中国人的称呼方式 中国人历来很重视称谓,《古今称谓词典》收录了中国人人际称谓约一万多条。 有学者将称谓语分为姓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等七大类。 1、社交称谓 (1)称职务:中国自古以来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对外界的交往中,称呼行政职务是最为常用,以表示交往双方身份有别、敬意有加。 (2)称职业:如老师、律师、医生、护士等,也可在职业前加上姓氏。 (3)称姓名:对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