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测控】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30课 诗五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VIP

【名师测控】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30课 诗五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测控】2017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第30课 诗五首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30课 诗五首 【导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饮酒(其)》《行路难(其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其五)》之美味!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字音 庐(     箸(     喧( 篱(樽(怒号( 罥(长(ɡ) 坳( 顷(ɡ) 衾(厦( 庇(bì) 兀(见( 2.作者名片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文学家田园诗的创始人。先后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终于在41岁坚决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作的诗文多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著有《杜工部集》。 3背景资料 《饮酒》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社会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 《行路难》: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即成都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学法指导:针对第一课时步骤二中的(4) 【诗句的理解与欣赏技巧】 1抓关键词。主要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特殊词(叠词、拟声词)入手品味赏析。 2描述画面。描述画面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诗词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 3.体会意境。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4把握情感。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观点或表明的志向等。 5领悟哲理。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4文体知识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步骤二 学习《饮酒》 1整体感知 【交流点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读通诗意 【交流点拨】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街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精神超脱尘俗自然就觉得住得僻静了。 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飞鸟合群结伴而还。 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2.深层探究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交流点拨】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交流点拨】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此乃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返璞归真”。 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交流点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