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二金钱与我-廉政公署德育资源网
廉政公署
生活與社會初中德育教材
單元二:金錢與我
單元二:金錢與我
目錄
單元大綱
教學流程
附件一 「財富與人生」錄像短片創作比賽中學組金獎【Mystery】內容大要
附件二 「想要」和「需要」工作紙
附件三 人物專訪 ---- 莫皓光
附件四
單元大綱
課題
基礎部分REA01(理財有道,做金錢的主人) 學習 學習成果 教節2課節(約0分鐘)
教學流程
學習階段 教學資源 時間 導入階段 師藉提問協助學生定格形象所表達的意思分鐘
發展階段 —
附件一)
10分鐘 (iii) 消費原則---「想要」和「需要」
繼續播放短片至主角沈溺於消費享樂中(03:06)
讓學生在紙上寫自己想買的東西,然後評估這些東西是否必需品。
在學生評估想買的東西是否必需品前,老師宜解釋「想要」和「需要」的概念,指出兩者的分別。「需要」是滿足基本生活所需,「想要」則是基本需求以外所渴望得到的東西,例如肚子餓需要吃東西是「需要」;吃飽後想吃甜品是「想要」。
小結:提醒學生不要沈溺於消費享樂中,學習管理自己的金錢。
工作紙
(附件二) 15分鐘 (iv) 金錢、物質與人生(一)
繼續播放短片至主角儲錢挽回母親性命(05:36)
分組為短片設計結局,然後演出
學生演出後,播放短片結局
老師提醒學生人生中有很多東西比金錢重要;擁有金錢與物質並不一定帶來豐盛及有意義的人生。
30分鐘 (v) 金錢、物質與人生(二)
老師提問:
你覺得怎樣才是豐盛的人生?
播放人物專訪短片,與學生分享受訪者(野人)的生活方式及金錢觀,帶出節儉、知足及簡樸的生活亦可帶來豐盛及有意義的人生。
莫皓光
(野人)
專訪
(附件三)
人物專訪
短片
反思工作紙(附件四) 10分鐘 總結階段 5分鐘 附件一
「財富與人生」錄像短片創作比賽中學組金獎
【Mystery】
內容大要
故事講述一個渴望得到金錢的初中女生,一天回到家中,赫然發現在床上有一個寫著【Mystery】的神秘盒子,盒子刻有「Write the time you sell, get the treasure you want. 」的字句,於是她便在盒內寫上了一天的時間,果真得到了一百元。後來她不斷售賣時間以換取金錢,沉溺於消費的享樂中,對身邊發生的事毫不在乎。忽然有一天,她收到了醫院的消息,知道母親已離世,她才驚覺母親比金錢更可貴……
參考資料
有關「財富與人生」錄像短片創作比賽優秀作品集的內容,可瀏覽廉署德育資源網:http://www.me.icac.hk/new/4322/index.html
附件二
「想要」和「需要」工作紙
寫下你想買的東西,然後評估這些東西是否日常生活基本需要,抑或只是渴望擁有的東西。若你想買的東西是生活基本需要,請訂下購買的優先次序。
你想買的東西 是否生活基本需要?
(如飢餓、口渴、保暖、住屋) 優先次序
附件三
人物專訪 ---- 莫皓光 (野人)
擁有「野人」稱號的莫皓光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系運動科學及康樂管理,並於浸會大學修畢環境及健康管理碩士課程。2003年還在香港大學讀書的他,參加了一系列自然體驗活動,自此喜歡上大自然。2004年,野人創辦環保團體宣揚環保訊息,擔任自然活動導師。2005年,他搬往上水的村屋,種田做農夫,選擇放棄城市生活,定居大自然。他給自己「野人」這個別名,就是想鼓勵自己多親近大自然,不要像城市人一樣生活。
步向環保的理想
從前的野人並非過著環保的生活,與大自然零接觸,喜愛玩電子遊戲、看電視,享受空調帶來的舒適感,與一般年輕人無異。就讀中四時,他從新聞報導中得悉香港的堆填區快將飽和,頓生愧疚,自覺也是罪魁禍首,於是著力改善生活習慣。
「環保很重要,很需要推廣環保,若不開始保護地球的話,將來的生活會很痛苦。」
輾轉之間,野人遇上他的啟蒙老師,教導他感受大自然帶來的舒適和寧靜。大學畢業後成立環保機構推廣體驗式環保教學,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堅持己見 選擇己路
擁有碩士學歷的野人,不任教主流學校,不賺取穩定收入,卻選擇走進大自然生活,以身作則推動環保。剛大學畢業的野人不以金錢為職業的首要考慮,反而希望從事對社會有益的工作。他明白家人關心他的工作能否帶來可觀的收入,但野人認為活在別人的眼光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堅持自己的抉擇正確,不願隨波逐流。
對金錢的看法
對於金錢的看法,野人亦有不同的觀念。當社會大眾思索該賺多少才夠謀生時,野人卻以逆向思維思索最少賺多少才夠應付日常生活。他認為不應盲目追求金錢:「當社會上每個人都努力地想法子賺到幾多個一百萬的時候,我只思考基本生活需要。譬如說我每月只需用四千元,生活就可以很快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