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上册课时落实提升训练26.doc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无论是天文学家还是普通人当我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不免有2009年发射的一颗天文卫星专门“盯着”天鹅座的一小块天空中的恒星通过凌星法寻找行星。现在经过几年观测已经找到了一些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目前这些行星大部分还是所谓的“超地球”(指质量明显大于地球但小于巨行星的行星)。当然这并不奇怪因为行星越大就越容易被发现。不过开普勒卫星已经发现了一些有待证实的候选行星其大小可能与地球差不多而且有的位于宜居带内因此在它们上面也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已发47”。这一系统中的一个恒星具有类似太阳的体积另一个的体积则仅有前者的三分之一。两个行星的大小则与海王星接近它们在相当近的轨道上围绕双星公转而且最外围的那颗行星还恰巧处在宜居带内。不过这个双星系统(选自陈学雷《寻找太阳系外的地球》有删改)1.下列关于“凌星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凌星是指行星从恒星前面经过时会遮挡一部分恒星光从而使恒星亮度有所减弱的一种天文现象。科学家们如果能用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来长期监测恒星的亮度变化就完全可以发现凌星事件。恒星亮度的减弱是否具有周期性是运用凌星法判断地外行星存D.由于大部分系外行星的轨道面并不在地球与恒星的连线上因此所能观测到的系外行星其实是很有限的。【解析】 A项原文是说“观测到的恒星的亮度会略微减弱”而恒星的亮度并非真的减弱。【答案】 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人类曾以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但到目前为止并B.就人类目前对生命的认知而言液态水在生命孕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也是地外生命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经过几年的观测开普勒卫星通过凌星法在宜居带内发现了一些类地行星这些有待证实的“超地球”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已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有的是几个行星组成一个系统;有的则是一个系统内只有一颗行星但并不排除还有更多行星的可能。【解析】 C项从原文第三段可知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质量与【答案】 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当人们眺望浩瀚星空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自身存在的渺小感和对地外生命的好奇感并激发起人类探索研究的兴趣。如果有一天人类真的发现了地外生命那么这些地外生命也就只能是存在于宜居带内的质量大C.由于行星的质量与被发现的几率成正比而地外生命最可能存在于和地球大小差不多的行星上所以人类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地外生命。人类对地外生命存在的推断都基于现有的科学体系和认知水平。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方法和途径将会越来越多。【解析】 从全文来看人类对于地外生命的认识还局限于现有的科学知识;另外在地外生命的寻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只能”一词太武断。【答案】 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翻译奇人许渊冲邓 郁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奖王希季是70年代长征一号火箭首射成功。我是2014年才得奖比振宁晚了五十(多)年啊!”93 岁的许渊冲鹤发白眉声如洪钟中气十足讲到畅快处还会把袖口往上撸。8 月 22 日中国翻译协会在外文局礼堂为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北极光奖”的他举行了盛大的授奖仪式。作为和傅雷、钱钟120 多本译作翻译了《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经典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中国典籍翻译历史上的丰碑”。与他相伴了半个世纪的夫人照君则对我说:“许先生是一个奇人啊。”许渊冲是翻译界的“少数派”。多年来翻译界强调译文要忠实原文。他的翻译却不拘泥于原作讲求再创造。他认为翻译“要发挥译语优势”。这种“优势论”也成了他在翻译界备受质疑和诟病的一点。陆谷孙、王佐良、许钧等翻译家都曾公开和他唱反调。率性、张扬的个性让他在崇尚低调的翻译1980年起他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译为英法韵文。已故宾州大学教授顾毓“历代诗、词、曲译成英文且能押韵自然功力过人实为有史以来第一。”但他的成功却是从挨批斗开始的。1958年许渊冲被打成右派。一次在烈日下挨斗又热又累。他忽然想起毛泽东《沁在回忆录中许渊冲更是不吝笔墨地描述母校西南联大。那时候的联大可谓大师云集。闻一多讲《诗经》刘文典讲《史通》罗庸讲唐诗蒲江青讲宋词萧乾谈“创作与译诗”卞之琳谈“写诗与译诗”……这些都奠定了许渊冲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洋文化的根基。而他毕生追求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准则则来70平米的简陋居室。其中最惹眼的陈设莫过于满满当当的书架。那座透明的“北极光”奖杯即被搁在书架的最上层不踮着脚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比起奖杯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