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沿江高速公路主线1号桥风险评估报告
目 录
1、编制依据 1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
2、绕城互通主线1#桥概况 2
2.1大桥概况 2
2.2地层岩性 2
2.3地质构造 3
2.4地震动参数 3
2.5.自然地理特征 3
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4
3.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4
3.2 评估办法 5
4、绕城互通主线1#桥风险评估 5
4.1总体风险评估 5
4.2专项风险评估 7
4.3 风险分析 8
4.4 风险估测 11
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2
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3
6、风险控制 18
6.1 一般风险源控制 18
6.2 重大风险源控制 18
7、评估结论 22
绕城互通主线1#桥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 【2011.5】)。
(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3)《沿江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报告》
(4)项目公司和总承包部安全管理要求
(5)现已提供的设计文件
(6)重庆沿江高速公路W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1.1 评估对象
评估的对象是绕城东枢纽互通主线1#桥及其附属工程。
1.1.2 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绕城东枢纽互通主线1#桥所属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安全、工期、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进行评估。风险评估与管理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投资、工期等都应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的风险事件。
1.1.3 评估目的
对绕城东枢纽互通主线1#桥跨越重庆二级公路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桥梁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控制投资、提高效益、实现建设项目的总目标。
2、绕城互通主线1#桥概况
2.1大桥概况
绕城东枢纽互通主线1#桥位于重庆迎龙镇龙顶村境内。本桥标准按设计行车速度80km/h。绕城东枢纽互通主线1#桥里程为K1+341~K2+723.540,全长382.54米,中心里程为K1+523.5。本桥平面位于A-573.399右偏缓和曲线、半径R-1500m的右偏圆曲线上,纵面位于1.12%的上坡段。设计10墩2台,桥梁下部构造0#台、12#台为直径1.2米桩承台基础,桩长16m ,1#墩,2#墩、6#墩、7#墩、8#墩为直径2米桩基础,桩长20m。3#墩、4#墩、5#墩为直径1.8米桩基础,桩长18m。,9#墩、10#墩、11#墩为直径1.5米桩基础,桩长20m。墩台身结构形式0#台、12#台为肋板台,3# -5#墩为薄壁墩,其余为柱式墩。上部构造为5×40m的预应力砼T梁+4×25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3×25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
2.2地层岩性
测区范围内覆土主要有:地基处上覆第四系地层,岩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岩体稳定,各层岩土特征分述如下:
(1)粉质黏土:黄褐色,土质不均,粘性一般,土质松散,该层位一般残破积粘性土,厚度薄,硬塑性。
(2)块石土:杂色,呈棱角状,次棱角状,该层主要分布于沟谷地区,松散状。
(3)填筑土:该层主要分布于冲沟的沟底,松散状,该层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4)强风化砂岩:暗紫红色,该层地表出露较少,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质较软,敲击易断。
(5)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暗紫红色,该层分布较广,地表出露较多,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岩芯质较软,敲击易断。
(6)中风化砂岩:浅灰绿色,该层节理裂隙稍发育,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岩芯质较硬,敲击不易碎,声音较脆。
(7)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暗紫红色,该层节理裂隙稍发育,岩体较完整,多呈柱状、扁柱状,岩芯质较硬,敲击不易碎。
2.3地质构造
桥梁地质构造位处明月峡背斜西翼,区内构造简单,未发现断层通过。互通起点段岩层产状312°∠29°,沿线经过处产状为300°∠30°,主线左侧区域产状310°∠45°,右侧区域产状298°∠30°,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孔揭露,泥岩裂隙不发育,砂岩裂隙较发育。
2.4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本段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基本烈度Ⅵ),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2.5.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本桥地形位于较宽缓的槽谷地区,地势较平缓,1#、2#墩位于陡坡上,3#、4#、5#墩位于河沟地带,7#墩至8#墩跨越重庆迎龙镇到明月沱二级公路,9#-11#墩位于山坡缓坡地带。
2)工程地质及气象特征
根据地质资料和勘探资料,勘探深度地层为粉质粘土、中风化砂岩。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春早夏长、温暖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