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令我回味无穷的创业故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令我回味无穷的创业故事

一个令我回味无穷的创业故事 “如果你觉得太辣了,就少放点,”他说。“我们可不是在做美奶滋。” 早上我在阅览自己的社交媒体时,在Facebook看到了一篇Christine Tsai贴上去的文章。 文章是关于拉差香甜辣椒酱的创始人陈德(David Tran,越南华侨)的。 我身为移民者二代,对于移民者的故事深有感触。 很多移民者任劳任怨,志向远大,身无一物来到了美国。他们有着强烈的价值观。希望为下一代打下根基。 所以在美国有众多成功的公司都是因移民者而壮大,而这也是我们需要接纳他们的原因。他们已无物可失。他们带来了新的想法,新的文化,新的商业形势。但是他们最想的还是成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我父亲对我们的寄愿。即使他抱着自己的当地传统和文化不放。 如果你想读关于伟大的美国世代移民家族的商业故事,Philip Roth的美国牧歌(American Pastoral)是你的不二之选,此书获得了普利策奖而且被时代周刊评为百部传世经典之一。 它还历数了美国城市衰退背后的力量(当然美国城市在过去的10到15年间又恢复了活力)以及国际生产组装业的崛起。 我本人对辣椒酱的热爱起始于几年前。成长过程中我对辣椒酱从来都不感冒,直到在英国生活了近10年,被各种美妙的印度菜品所环绕,我才开始慢慢热衷于此。 搬回美国后,我在帕罗奥图/旧金山短暂居留了一阵就去了洛杉矶,也是在那里几家我最爱的美味墨西哥餐厅,我发现了Cholula辣椒酱(Cholula sauce)。我爱死了这瓶酱。简直就是上瘾。 于是我对辣椒酱越来越关注,而见到的辣椒酱越来越多,由此使得我最终注意到了这瓶造型是公鸡,且有着奇怪到我不知怎么念的名字,以及那熟悉的绿瓶盖的辣椒酱。是拉差香甜辣椒酱。 这酱是哪来的?它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它源于哪国?几乎每个异国风味餐厅都有它的身影。 公司的名字听着像中文 - 慧芳食品(Huy Fong Foods)。难道是从中国来的最新产品,准备在美国大显身手?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家越南(越南和中国的混合血统)难民创建的家族企业,而名字则是起自泰国的一个小村庄是拉差(Si Racha)。而创始人陈德因为感恩从越南逃难出来时帮他安全逃离的台湾船,就用船的名字命名自己的公司。 陈德来到了洛杉矶,在唐人街因个人的一个愿求开启了他的事业。他发现当时的美国人没有真正好味的辣椒酱。所以他亲手做了一炉放在篮子里,用他的小货车送到顾客手里。 但是他的目标并非成为亿万富翁。 他不是为了快速致富。他只是想为人们提供一件很棒的产品。新一代的创业家能从这里学到多少道理? 这正是我在投资公司时所关注的。 “我的美国梦从来不是成为亿万富翁,”陈德说。“我们开始做是因为我们喜欢新鲜,有辣味的辣椒酱。” 而后他打造了这样一家伟大的企业。这家企业依然属于他,并且年销售额从无到有,达到现在的6000万美金。 他的企业是否可以靠外部投资发展更快?或者通过卖给一家巨头公司从而进行国际扩张?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这不是他的志向所在。 你一定会喜欢他说的这句话: “这家公司就像我的挚爱之人,像我的家。我怎会同别人分享我的爱人呢?” 你们中有多少人能说出这番话? 他也不曾在产品上妥协,因为他知道如果扩张很快他就会被迫去妥协。他希望保持价格的低廉(显而易见30年间他从未提升过产品批发价)。 要问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是什么感染了我?从这位做辣椒酱的越南难民身上又学到了什么?还真能学到不少。 1. 对产品的极度激情。当他的包装提供商试图让他把产品的味道调的更甜一点,辣少一点,以迎合美国顾客的口味时,他拒绝道:“辣椒酱就是要辣。如果你不喜欢这么辣的,就少放点,”他说。“我们可不是在做美奶滋。” 2. 产品质量绝不缩水(他在辣椒收割的当天就会将他们处理好) 3. 他对公司有指导性原则 4. 关注顾客并且提供价值 - “我们只是做好份内之事,并且尽力保持价格低廉。如果我们的产品依然受客户欢迎,那么我们也将继续成长。”他在回应很多家公司目前盗取是拉差的品牌名字这件事时说道。他没法注册这个名字,因为这同城市同名。顺带一提,他也从未在广告上花过一分钱。 5. 提供独特的产品。你会因什么而知名呢?品牌是拉差的持续稀释如何让他还能继续发展自己的生意呢?答案是设计独特的包装。那个疯狂的公鸡。还有瓶子上怪异的语言-全都是个谜!再加上那个绿瓶盖。 不过我仍有话要说,除了上面这些陈德的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仍然对现代的企业是否不能将这些因素巩固于那些国际产品中抱有疑问。品牌塑造很重要。传统的口耳相传模式到这个阶段是可行的,但是我想知道这个模式是否在品牌成为国际化产品线时也能奏效。现在有了在线分销渠道,我想着这些企业将如何席卷全球。我还想着,如果他们可以注册一个比是拉差更泛义的名字,他们是否可以更好的自保。 我希望新一代的陈德们好好去思考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