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讲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ppt
第6讲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专项规划概论;第八章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一) 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措施
(二) 有利于解决我国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 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弥补传统EIA的不足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原则;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
(一)早期介入程序
(二)同步介入程序
(三)后期介入程序
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压力+状态+响应方法
2.生态服务价值方法
3.生态资源破坏损失方法
4.生态足迹方法
5.土地可持续承载能力分析
6.专家评价法;第九章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概述;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性质
(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宏观控制性
(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整体性
(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更具备可操作性
(四)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具有针对性
三、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分类
(一) 按土地利用措施分类
(二) 按某一用地类分类
(三)按复合用地分类;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程序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现状分析
(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三)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规划方案
(五)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论证和审批
(六)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实施措施;第十章 专项建设用地规划及其控制标准 居民点用地规划;;;;一、居民点的形成
◇居民点,或称“聚落”,是指标、居民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它是由建筑群、道路网、绿化系统以及其它工程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的综合体。
﹡居民点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劳动分工的加剧,都对居民点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聚落---定居:人类的定居-----乡村聚落(先)、城市聚落(后),其过程如下:游牧---散居---乡村---集镇---城市
○城市居民地:图
;
;
;⊕中国农村居民点
有“田中村”的布局---不理想
居民点建设占用大量土地。
;;;(二)我国居民点现状
由于现行设镇标准指标过低、设镇速度过快,所以必须修订颁布新的《设镇标准》。新《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提高人口数量标准,增加经济指标和定性指标(考虑东、中、西部在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可能分别规定不同的人口和经济指标),不再放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地区和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区、边境口岸等特殊地方的设镇条件。
三、居民点用地
○居民点用地又称为居住地,由于居民点是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所以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居民点是配置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用设施,绿化系统等的综合地点,聚集着人口、劳动力,所以也是产业的集聚点。
○居民点用地有别于自然土地、农林牧业土地和矿业土地,具有功能的多样性(如工作、居住、交通、休息、娱乐等),各种用地功能相互关系复杂,所以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和级差收益。
○居民点用地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产物,所以居民点用地是一个不完全的、特殊的、开放的生态经济系统。
※城市居住用地的组成
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由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组成。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代号(GBJ137) P323
第二节 城市化问题
一、城镇化概念
又称城市化、都市化,指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非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
1、包含三层含义:
一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全世界居住在大小城市中的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例日益增加;
二是集聚程度达到称为“城市”的居民点的数目日益增加;
三是单个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
2、不同学科对城镇化概念理解不一
⊕人文生态学家认为:城镇化是人口由农村迁移至城市的过程,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其衡量标志。
⊕人类学家认为:城镇化意味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过程,即由乡村生活方式转为城市生活方式。
⊕社会学家认为:城镇化是人际关系的改变过程,即人际关系逐渐趋向专门化与单一化的过程。
⊕地理学家认为:城镇化意味着人口由从事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综上所述,“城镇化” 反映:
△是城市中心对乡村腹地影响的传播过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某尾矿溢水塔回水隧洞封堵工程施工方案.pdf VIP
- 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高考真题】重庆市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教案对外汉语我是跟旅游团一起来的.pdf VIP
- 2024年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129页.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牛津上海(试用本)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0年《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pdf VIP
- T_CDHA 13-2023 热力管道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pdf
- 燃气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室内滑雪馆消防设计探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