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总结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己总结初中物理总复习非常完整

第一部分:声现象 一、? 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声音就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能说明声源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将继续传播。 2、?? 声源与介质: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同一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另外,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 声音的收听: 1、?? 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为: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2、??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 有声音到达人耳 ②人的听觉系统没有故障 ③声音的响度要达到一定数值 ④声音的频率要在一定的范围内。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只有回声到达人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与人相隔17米以上时,人耳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出来。 三、? 声音的特征: 1、?? 音调: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f来表示,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频率是反映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频率越高,物体振动越快。反之物体振动越慢。 2、??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及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振幅越大,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 音色:又叫音品或音质。是声音给人耳感受到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人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四、噪音: 1、从物理角度看,噪音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音。它是当今的四大污染之一。噪声的大小可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15至40分贝是较好的生活环境,超过70分贝就难以长时间忍受。 2、减弱噪音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 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在人耳处减弱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特点。超声波的利用有:声纳、B超、工业上用超声探伤仪能够探查出金属零件内部的裂纹等隐患、还可以利用它使清洗液产生剧烈振荡、还可用它来碎石等。而声音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热学 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1. 温度t: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有六种物态变化,分别为熔化、凝固、汽化(又可分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凝华。像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属于非晶体。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