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籍版本学考试的的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籍版本学考试的的总结

古籍版本学 第一章 绪论 1、版:《说文·片部》:“版,片也。牍,书版也。” 《论衡·知量篇》:“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 《说文解字注》:“版,片也。舊作判也。淺人所改。今正。凡施於宫室器用者皆曰版。今字作板。” 2、本:《文选·魏都赋》注引《风俗通》:“按刘向《别录》:雠校,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叶德辉《书林清话》:“《说文解字》云:木下为本。而今人称书之下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 3、版本:“版本”一辞,始见于《宋史》卷四百三十一《邢昺传》:“[真宗]景德二年(1005),(略)是夏,上幸国子监阅库书,问昺经版几何?昺曰:‘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臣少从师业儒时,经具有疏者百无一二,盖力不能传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注疏《論語》《孝經》《爾雅》同书同卷《崔颐正传》:“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因访达经义者,(李)至方参知政事,以颐正对。”北宋即有版本之称。 南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人以藏书为贵,人不多有,而藏有精于雠对,故往往皆有善本;学者以传录之艰,故其诵读亦精详。”“五代冯道始奏请官镂六经版印行。国初淳化中,复以《史记》、前后《汉书》付有司摹印,自是书籍刊镂者益多。” “士大夫不复以藏书为意,学者易于得书,其诵读亦因灭裂。”“然版本初不是正,不无诈误。世既一以版本为正,而藏本日亡,其讹谬遂不可正,甚可惜也。” 所谓版本,实为写本与刻本的合称。 第一节 版本与版本学 1、版的含义:古代用以书写的木片,通称为版或板。 汉王充《论衡》卷十二《量知》云:“断木为椠,析之为版,刀加刮削,乃成奏牍。”许慎《说文解字》卷七上也说:“牍,书版也。”因为供书写用的木片呈方形,所以又称方。《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仪礼·聘礼》:“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郑玄注云:“名,书文也,今谓之字。策,简也;方,板也。” 2、本的含义:本的原义为树根,许慎《说文解字》第六上云:“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引申其义,则据以校书的书的原本也可称本。《北齐书》卷四十五《樊逊传》中记载:“(天保)七年(556年),诏令校定群书,……逊乃议曰:‘按汉中垒校尉刘向诏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云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史公、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干本以相比较,然后杀青。’”这里的“合若干本”的“本”,就是用来校书的原本。《隋书·经籍志》总序亦云:“隋开皇三年(583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显然,这里的“本”也指据以校写的原本。方、板作为书写工具,有时也连用。 贾公彦疏《仪礼注疏》卷二十四释郑注云:“云方板者,以其百名以下,书之于方,若今之祝板。不假连编之策,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唐代,还用方板记事,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一云:“越妇未织作,吴蚕始蠕蠕。县官骑马来,狞色虯紫须。怀中一方板,板上数行书。”同简比起来,方板容纳的字数要多一些。《春秋序》云: “大事书之于策,小事简牍而已。”孔颖达《春秋左传注疏》卷一疏曰:“简之所容,一行字耳。牍乃方版,版广于简,可以并容数行。凡为书字,有多有少。一行可尽者,书之于简;数行乃尽者,书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书于策。” 雕板印书之法通行以后,版和板的含义逐渐演变为经雕刻后、供印书用的版片。 唐冯宿《禁版印时宪书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事业日益兴盛,版或板作为供印书用的版片用的含义更加明显。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二云:“自太祖平定四方,天下之书悉归藏室。太宗、真宗访求遗逸,小则偿以金帛,大则授之以官。又经书未有板者,悉令刊刻,由是大备,起秘阁贮之禁中。” 因为板雕好后,在印刷时需要上墨,所以又称墨板。宋朱翌《猗[yī]觉寮杂记》卷六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有经史,以镂板为正。”宋《国史艺文志》中也有记载:“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多术数、字学小书。” 本即是书,所以书本二字往往连用。随着印刷术的发达,本与书本的含义逐渐同于版本。 清代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板本之名称》中云:“雕板谓之板,藏本谓之本。藏本者,官私所藏,未雕之善本也。自雕板盛行,于是板本二字合为一名。” 作为版本学的专有名词,则版本是指同一部书在编辑、传抄、刻版、排版、装订乃至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形态的本子。王欣夫:“所谓版本,并不限于雕版印刷的书籍,而实际上包括没有雕版印刷以前的写本和以后的抄本、稿本在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