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课件
学习任务 我会读 “以”字的用法 我是宋濂,今天跟大家讲讲我小时候读书的故事。那个时候…… 就这样我长大了,成年以后的我…… 这一段经历是我刻骨铭心的,那个冬天…… 品读课文 (1)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作者写给马生的这篇序的目的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的讲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2)作者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呢? (3)作者家贫穷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这样到底对不对?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译文:现在这些学生在大学里学习,政府天天供给膳食,父母年年送来冬服夏装,(这就)没有挨冻挨饿的忧虑啦;坐在高大宽敞的房屋之下读着《诗》《书》,(这就)没有东奔西走的劳累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而不告诉,求知而得不到的啦;一切应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这就)不必象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然后才能看到啦。(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智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马生君则在大学学习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称赞他贤能。去官之后进京朝见皇帝,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做见面礼,言辞很流畅通达。同论的文相比,语言委婉、神色和悦。自称小时候学习用功、刻苦。是可以称得上爱好学习的人。他将要回家乡探视他的双亲,我特意告诉了他求学的艰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资料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关于“勤”的名言警句、俗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2.背诵课文。 * *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 重点字词 句式难句 品读解析 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 邹城市南屯矿校 张霞 序,文体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后记。赠序多为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它与书序的性质不同,为文人之间的赠言,相当于议论性散文。本文即属此类。 文体特点 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虚词“以”的用法。 2.准确熟练地诵读课文,学习用对比来表现中心的手法 。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明初著名文学家。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 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嗜(shì)学 俟(sì) 叱咄(chìduō) 屣(xǐ) 烨(yè)然 衾(qīn) 容臭(xiù) 负箧(qiè)曳屣(xǐ) 被(pī)绮(qǐ)绣 缊(yùn)袍敝(bì)衣 皲(jūn)裂 1、以衾拥覆(用)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 3、俯身倾耳以请(而) 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 拿,把,) 5、无从致书以观(来) 6、策之不以其道(按照)《马说》 诸位小生,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宋濂了。 1、用第一人称,用现代白话,根据所给情境进行还原。 2、发挥想象,可添加或删减,尽可能做到绘声绘色。 一、嗜学、力学: 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 2.无师远访先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