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妇产科相关护理课程设计2.ppt
妇产科护理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施
课程设置
教学资源
三
二
一
四
说课目录
教学效果
课程特色
考核方案
五
六
七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基本信息
妇产科学是一门研究妇女一生各期生殖系统的变化以及与妊娠有关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研究妇女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生,总学时64。
前导课程是《系统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课程;
后续课程是临床见习、实习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一、课程设置
核心课程
促进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的培养
课程性质
课程定位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
以医学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
(三)教学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置
1.掌握生理产科学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生理、妊娠的诊断,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掌握病理产科学以下疾病的病因发展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掌握妇科学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三)教学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学会分析病因,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设置
(三)教学培养目标
一、课程设置
1.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
3.具有良好医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课程教学设计
(三)教学安排
二、课程教学设计
重 点
正常分娩、妊娠病理及妇科常见疾病
的预防、诊断与处理。
难 点
◆生殖内分泌疾病及生殖系统肿瘤的诊
断与处理。
课程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小计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
2
2
第三章 妊娠生理
2
2
第四章 妊娠诊断
2
2
第五章 孕期监护及孕期保健
2
4
6
第六章 正常分娩
4
2
6
第七章 正常产褥
1
1
第八章 异常妊娠
6
6
第九章 妊娠合并症
2
2
第十章 异常分娩
2
4
6
第十一章 分娩期并发症
2
2
第十二章 异常产褥
1
1
第十三章 妇科病史及检查
2
2
第十四章 外阴病(自学)
二、课程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3
3
第十六章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4
6
10
第十七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2
2
第十八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3
3
第十九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
1
1
第二十章 不孕症
1
2
3
第二十一章 女性生殖器官变位和损伤(自学)
第二十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自学)
第二十三章 计划生育(电教)
4
4
第二十四章 妇产科常用手术(自学)
第二十五章 妇女保健(自学)
合 计
40
24
64
重点: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治疗原则
难点:病理类型
诊断与鉴
别诊断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素质目标
(一)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实施
1)能诊断异位妊娠
2)能准确制定治疗方案。
3)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树立异位妊娠 早诊断、早治疗意识。
1)掌握异位妊娠的概念、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2)熟悉异位妊娠的病因、病理。
3)了解异位妊娠的分类及治疗进展。
1)培养乐于奉的职业素质。
2)树立医疗工作的风险责任意识。
3)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异位妊娠的概念、好发部位,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异位妊娠的病理类型、诊断与鉴别诊断。
理论-实践 教学一体化
注重实践 技能培养
以学生 为主体
校企一体化教学设计
(二) 教学模式
三、教学实施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学生能主动学习、大胆发言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知识环节中,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点拔,使学生无障碍学习。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加深印象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演示法
病例讨论法
讲授法
鼓励法
推理法
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综合、总结概括,从而获得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