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精品
固 氮 作 用 类型 闪电、宇宙射线、火山爆发等高能固氮 工业固氮:400摄氏度,200大气压下 生物固氮:固氮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和蓝藻等自养和异养微生物 意义 平衡反硝化作用 对局域缺氮环境有重要意义 使氮进入生物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生态系统中氮循环 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氨化作用:由氨化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为氨和氨化合物,氨溶水成为NH4+,为植物利用 硝化作用: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氨化合物被亚硝酸盐细菌和硝酸盐细菌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供植物吸收利用 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变成氮气,回到大气库中 全球人口和活性氮趋势 人类对氮循环的影响 化肥的使用 矿物燃料的燃烧: 城市化的发展 磷 循 环 磷循环属典型的沉积循环 磷以不活跃的地壳作为主要贮存库 磷的循环过程 岩石经土壤风化释放的磷酸盐和农田中施用的磷肥,被植物吸收进入植物体内 沿食物链传递,并以粪便、残体或直接以枯枝落叶、秸秆归还土壤 含磷有机化合物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转变为可溶性的磷酸盐,可再次供给植物吸收利用,这是磷的生物小循环 一部分磷脱离生物小循环进入地质大循环 动植物遗体在陆地表面的磷矿化 磷受水的冲蚀进入江河,流入海洋 Phosphate leaches from phosphate-rich rocks or from fertilizers and enters plants and other producers where it is incorporated into biological molecules. These are passed through the trophic levels. BIOGEOCHEMICAL CYCLE - PHOSPHORUS CYCLE - PHOSPHORUS 磷的循环 ×1012gP 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磷循环 磷循环——沉积型循环 沉积物中的磷 (约为土壤和海洋中千倍以上) 陆地 海洋 死 有机物 土壤中的 无机磷 活有机物 死 有机物 深海的磷 活有机物 捕鱼 鸟粪 悬浮在水中随河水带走 摄取 排泄 死亡 下,沉 分解 沉积 溶解于水 上升风化 开采 摄取 排泄死亡 上涌 硫循环(sulfur cycle) 陆地 海洋 沉积物(CaSO4,FeS2) 溶解的SO42- SO2 H2S S CaSO4 FeS2 死有机物 活有机物 SO42- 降水 SO2,SO42- 扩散 海浪 SO42- 大气 上升,分化 SO2 FeS2 死有机物 活有机物 SO42- H2S S 分解 化肥工业 SO42- 摄取 扩散 火山活动H2S ,SO2,SO42- 植物摄取 SO2,SO42- 降水 SO2,SO42- 化石 燃烧 SO2 H2S ,SO2,SO42- 硫循环(sulfur cycle) 生态系统中硫循环 酸雨的形成 ACID RAIN IN THE UNITES STATES The most acidic rai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 but thousands of lakes in the west are also vulnerable. ACID RAIN IN THE WORLD 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1952年2月5日到8日,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尘经久不散,大气中SO2含量3.8毫克/立方米,烟尘4.5毫克,居民普遍呼吸困难、咳嗽、喉痛、呕吐和发烧,4天内死亡约4000人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 有毒有害物质循环:对有机体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或被分解的过程 生物放大作用:某些物质当他们沿食物链移动时,既不被呼吸消耗,又不容易被排泄,而是浓集在有机体的组织中,这一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有毒物质的类型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又称污染物(pollutant),按化学性质分两类。无机有毒物质主要指重金属、氟化物、和氰化物;有机有毒物质主要有酚类、有机氯药等。 按污染物的作用分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前者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的,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后者是由前者转化而成,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性污染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物理化学性状的污染物(继发性污染物) 有毒物质的迁移和转化 迁移是重要的物理过程,包括分散、混合、稀释和沉降等 转化主要是通过氧化、还原、分解和组合等作用,会发生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化学的变化 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被人们直接抛弃到环境 通过冶炼、加工制造、化学品的贮存与运输进入生态系统 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