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真菌感染与治疗(马小军)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菌感染与治疗(马小军)精品

真菌感染及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 马小军 真菌定义 有真核,能产生孢子,不含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等方式取得养料,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他都为分支或不分支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具有纤维质或壳质的细胞壁的一类生物。(到目前为止致病性真菌尚未发现有性生殖相) 真菌的地位 最初,生物学家把地球上的生物分为植物和动物两大界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 六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病毒界 真菌的基本结构 孢子和菌丝 孢子:是真菌繁殖的最小单位,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结构,类似于高等植物的种子,是真菌分类鉴定的最主要依据,主要是无性孢子 菌丝:是微细的管状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细胞核,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有粗有细,着或不着色。 假菌丝:由一系列芽孢连接形成的菌丝状结构。 真菌的分类 真 菌 酵母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 丝状真菌 微形丝状真菌(霉菌) 巨形丝状真菌(蘑菇、木耳) 真菌的致病机理 真菌毒素中毒症 变态反应 致病真菌的变迁 1986年: 1.红色毛癣菌、2.须癣毛癣菌、3.紫色毛癣菌、4.糠秕孢子菌、5.白念珠菌、6.犬小孢子菌、7.絮状表皮癣菌、8.铁锈色小孢子菌、9.许兰毛癣菌、10.断发毛癣菌 1996年: 1.红色毛癣菌、2.白念珠菌、3.须癣毛癣菌、4.念珠菌种、5.酵母菌、6.糠秕孢子菌、7.犬小孢子菌、8.近平滑念珠菌、9.青霉种、10.絮状表皮癣菌 1986年与1996年我国前10位致病真菌分布情况 结 论 酵母菌及酵母样菌在致病真菌中占了明显的地位,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它们是条件致病菌。 原因:高效的抗真菌药使皮肤癣菌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但广谱抗生素和介入治疗的广泛实施,致使条件致病菌的发病上升。 常见致病真菌的感染 浅部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毛癣菌属)侵犯皮肤及其附属物如指甲、毛发等的角蛋白组织中引起的一类疾病,即癣,包括头癣、体股癣等。 深部真菌病:真菌侵袭皮下、粘膜及脏器如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各个器官和系统造成的疾病。 一、念珠菌病 是机会致病性真菌中的主要一属,以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也最强;其他少见的尚有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伪热带念珠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正常人体的常驻菌,以消化道带菌率最高,其次是阴道、咽部、皮肤及肺部。 感染易患因素:皮肤粘膜的机械屏障破坏、广谱抗生素应用导致正常菌群失调、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放疗、严重烧伤、肿瘤性疾病、器官移植、糖尿病、口服避孕药等。 病理特点:表现不一,可有肉芽肿形成,系统性感染可见细菌分布于实质细胞内,呈多发性脓肿,以肝、肾、胃肠道多见,与结核不易鉴别 。 念珠菌病病原学检查 涂片 直接镜检(高倍镜)可见卵圆形的出芽孢子及菌丝。 染色 (略) 培养 普通培养(略)。血培养:主要用于播散感染者。为提高检出率,应注意提供足够的血量10-30ml、BHI双相培养基广泛接触空气、标本至少保留14天、溶血沉淀法。 念珠菌病诊断 临床诊断困难。 提示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迹象有: (1)PMN(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出现持久、反复发热而对应有效抗生素无反应; (2)无PMN减少者,出现内眼炎并有玻璃体混浊; (3)皮肤发生红斑丘疹,并伴肌痛及右胸或左胸上1/4疼痛者,应怀疑有肝或脾念珠菌病,可作影像及取标本检查; 二、隐球菌病 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死亡率高。 隐球菌属包括17种和8个变种。致病菌主要是新生隐球菌。上海变种是非免疫抑制者的常见致病菌。 鸽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致病机制(隐球菌的毒力因素): (1)能在37℃下生长; (2)含有多糖荚膜,抗原性弱,导致免疫耐受; (3)酚氧化酶系统; 易患因素 AIDS、DM、lymphoma、neoplasma、SLE、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可发病。 隐球菌病临床表现及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 脑膜炎型、脑膜脑炎型、肉芽肿型、囊肿型 病原学检查 : 直接镜检:墨汁染色 细菌培养 :略 抗原检查 : 乳胶凝集试验:用以检查液体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特异性100%,敏感性99% 隐球菌病诊断 较为困难。 依赖获得细菌学证据。需要与结核性感染相鉴别。 隐球菌病诊断注意事项 凡未确诊的脑膜炎、脑炎、颅内占位性病变; 结核性脑膜炎经炕痨治疗无效者应怀疑本病; 有易患因素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