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精品
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C、H、O、N、P、S等基本元素。而不是单质,也不是化合物。 2.范围: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特点:具有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3.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练习1: D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一. 碳循环 碳循环 生物群落中:含碳有机物 无机环境中:CO2,碳酸盐 形式 生产者 大气中的CO2 消费者 分解者 碳循环 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主要是CO2; CO2和碳酸盐 含碳有机物;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食物链(网)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②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碳循环的特点: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库 化石燃料 (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_____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4)在生物群落内部,碳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含____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3)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碳以_____的形式循环. (2)碳进入大气的途径有: 光合 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燃烧 CO2 碳 练习2 (化学能) 同化作用 自养型 光能自养型:绿色植物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 异养型∶动物、真菌、多数细菌 异化作用 需氧型:多数动植物 厌氧型:寄生虫(蛔虫)、乳酸菌。无氧时能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 1.腐生:从死的动植物遗体或动物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以维持自身正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如:大多数细菌、酵母菌、蘑菇等。 2.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中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现象。如:结核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菌、蛔虫等。寄生细菌能引起寄主发病的又叫病原菌。 3.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下面各项中,正确的是( )。 ? ? 乙为生产者,丙为分解者,甲为消费者 * 4.下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什么 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5.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和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D.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C 温室效应的控制不只是某一个国家的事情,为此1997年12月11日联合国在日本东京有关温室气体的排放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这基于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一幅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宣传画 全球性 温室效应 生活中我们可见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阳光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市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市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国际大城市。 社会热点:温室效应 1、温室气体: CO2过多 2、CO2增多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极地冰川加速融化 沿海城市被淹没 农田减少,粮食减产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二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太阳能 大 气 中 CO2 光合作用 生产者 能量 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大气中的CO2 呼吸 能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