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人教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练习 c 2.程朱理学认为把握“理”的方法是 A.接受经验    B.学习理论 C.实践感悟   D.内心反省 c 3.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程颢    B.朱熹 C.程颐    D.陆九渊 B 第四课宋明理学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 * 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 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 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二、程朱理学 第3课 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儒学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严峻挑战 一、三教合一 儒学面临严峻挑战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诗人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盛行所做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队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与众为奴”,图谋政教合一。儒家思想因此面临严峻挑战。 佛教是外来的宗教,它创自古代印度,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内地,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的苦空二谛学说,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道教在民间传播: 道教则是中国土地上自生的宗教,它正式创始于东汉末年,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的信徒。 其思想渊源则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神仙方术思想,乃至上古时代的民间巫术等。道教追求长生不死成神仙。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道教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材料1:据记载: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材料2:宋代高僧智园曾经说:“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正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呈现出怎样的历史趋势? 三教合一 隋朝:“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吸收佛道的理论。 唐朝:三教并行,即尊道、礼佛、崇儒。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 丁云鹏 三教合一“聚仙庭”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以上知识思考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 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冲击 儒学的统治地位。 ◇ 三教之间相互吸纳渗透,隋朝出现三教合一 的社会潮流。 ◇ 唐提出“三教并行”、复兴儒学。 4.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儒佛道并行,吸收佛道精华解释儒家义理,推动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辨化 宋统治者为改变五代以来分裂、动荡局面,迫切需要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树纲常伦纪 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较少干涉,书院讲学兴盛,学术活跃 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 ④宽松环境: ⑤经济基础: 儒学家推动复兴儒学活动 二、宋明理学 ①思想渊源: ③政治需要: ②主观努力: ▲基本史观: 1. 文化的发展由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和状况决定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政治变动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一定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并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 二、宋明理学 “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既贯通宇宙自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