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期表到有机化学.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周期表到有机化学

Chap. 2 從週期表到有機化學 地球上的元素與物質 人類對自然界探索的開端 - 週期表 生物材料化學 第二講 成大醫工所 張憲彰 97/09/23 元素周期表 目前我們已知的元素共有105種,其中存在自然界中的有88種,另外的17種,是用人工方法在實驗中製得的。這105種元素的發現,從遠古直到現代,貫穿整個化學史。 在化學尚未發展以前,人類所能認識和使用的元素,只有活性較小,能以游離狀態存在自然界,或用簡單方法即可提煉得到的種金屬及固態非金屬而已。這樣的元素,也就是在有信史記載以前,人類即已發現的元素,一共只有九種:二種非金屬碳、硫和七種金屬金、銀、銅、鐵、錫、鉛、汞。 元 素 週 期 性 的 發 現 在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人們發現的元素,已有六十多 種了,這 六 十多種元素,都是零零星星,斷斷續續, 孤立地發現的。究竟元素有多少種 ? 誰也說不上。 為了要解答此問題,科學家開始摸索元素的規律。一直到化學家 Lothar Meyer 在 1864年把元素以其物理性質排列成有系統的格式,再及後俄羅斯化學家Dimitri Mendeleev在1869年以元素的原子質 量從左至右排列起來。 雖當時只發現六十多種元素,但他經過對元素的綜合分析,和在列表對比中對已知各種元素特性的掌握,認為某一元素和它的上、下、左、右各個元素之間,有著內在的聯繫,有的元素雖還未發現,但遲早一定會發現,故表上應為這些元素留下餘地 。 元素週期性的發現為化學揭開新的一頁,憑著元素與元素間的關係,使94種天然元素得以有系統地排列 一直到1930年代,化學家Glenn Seaborg 及 Fermi 把錒系(actinides)和人造的過渡錒系(transactinides)加 進表中。現代的元素週期表終於誕生。 五種元素,砷、銻、鋅、鉍和磷 砷(As)最早,在1250年被發現,此後其化合物即以毒性建立了不朽的名氣。 銻(Sb)和鉍(Bi)約1450年即被使用,但到1600年後方被確認。 鋅(Zn)和銅熔成之合金黃銅,也早為人所使用,但也到16世紀才由鍊金家帕拉塞爾薩斯確認它是一種新的金屬。 磷(P)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1669年德國鍊金家布蘭德在自已漢堡的實驗室中,意外的得到一塊在空氣中自己會發光燃燒的白色沉澱。那古快的光芒照亮了他黑暗的實驗室,使他驚嚇得跪了下來。按照一般鍊金家的習慣,他把這物質之來源及製法秘而不宣,然而,卻在偶然的機會裡,由這磷元素發現的啟發,開始了一個嶄新的化學時代。 鋁是地球上存量最豐富的金屬元素 鋁屬於兩性元素: (1)金屬的鋁與酸作用產生氫氣, 如2Al + 6HCl → 2AlCl3 + 3H2 (2)也與鹼作用,同樣產生氫氣, 如2Al + 6NaOH → 2Na3AlO3 + 3H2 鋁氧化物性質似「類金屬氧化物」具酸性或鹼性的性質 鋁的氧化物不太容易溶於水,但可溶於強酸或強鹼中,呈現兩性的反應,反應方程式如下: (3) Al2O3(s) + 6H+(aq) →2Al3+(aq) + 3H2O (4) Al2O3(s) + 2OH-(aq) + 3H2O → 2Al(OH)4-(aq) 原子的結構 原子的組成:(唯一不含中子的原子是氫。) (1)根據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認為原子主要是由三種基本微粒子所構成:電子、質子和中子。 (2)最先發現的是電子。電子的質量在三種微粒子中最小,帶負電,是電荷的最小單位。在化學反應中,僅電子會發生轉移。 (3)第二種發現的微粒子是質子,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的1840倍,帶有正電,與電子所帶電量相等,但電性相反。 (4)最後發現中子,其質量與質子 差不多,但不帶電荷是電中性。 【原子中電子的轉移】 1.原子序=質子數=電子數(因原子呈電中性) 。 (1)一元素的原子核中所含質子數目,稱為此元素的原子序。 (2)原子核中的質子數目決定一個原子的性質;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數必相同,元素不同,質子數就不同,其性質也相異。 2.原子中電子的轉移: (1)整個原子是電中性的,此因核內的質子數和核外的電子數恰好相等之故,而物質會帶電,是電子轉移的結果。 (2)若一個原子因摩擦或其他原因失去電子,原子中的核內質子數多於核外電子數,則此一原子就成帶正電的粒子,即為陽離子。 例:鎂原子核內有12個質子,核外有12個電子,當其移去2個電子後,只剩下10個電子,此時質子數比電子數多2個,鎂原子成帶正電的鎂離子( Mg2+ ) (3)若一個電中性原子,從外界獲得電子,原子中的質子數少於電子數,則變成帶負電的粒子,即陰離子。 例:氯原子核內有17個質子,核外有17個電子,當其得到1個電子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