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docVIP

【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第7课《范进中举》教学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 范进中举 作家与作品 一、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省全椒县人。出身在“科第仕宦多显者”的官僚家庭。不过,他的父亲只做过几年教谕。在他23岁时,父亲就死了,因此家道中落。他既喜资助别人,自己又爱挥霍,很快就把祖先遗留下来的产业花光,受到本族和地方上富贵人家的轻视。33岁那年,迁居南京,经常与一些文人往来。因捐资修先贤祠,生活弄得更穷,甚至有时不能举火。从这时起,直到54岁在扬州逝世止,完全依靠卖文和朋友的接济维持生活。由于他饱尝了人间冷暖,接触了各阶层的人物,所以培养了他对于现实的深刻观察能力和现实主义精神,这便是构成他对现实不妥协的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当时的社会实际对他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大规模的武装抗清斗争虽然已经被镇压下去,但是,反清的秘密斗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武装起义也在不断进行。在经济方面,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复苏,并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呈现了某种程度的繁荣,但这也不过是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大厦将倾的事实。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笼络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 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出现了一百几十个人物。它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被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虽然批判了黑暗的现实,却把理想寄托在“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看不到改变儒林和社会的真正出路,这大大减弱了本书的批判力量。 思考与讨论 一、范进中举后惊喜得发疯,虽说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但并不失真。“中举发疯”在当时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会有实情”的,因而是真实可信的。当时的读书人热衷“举业”,一旦功名到手就如痴如醉,惊喜若狂。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加以夸张的描写,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 二、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毒害的读书人,都迂腐至极,都不会“营生”,对社会的摆布都同样的软弱无力,都没有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生动的感性自我,同时又都有善良的品性。但他们又不尽相同。范进很自卑,胡屠户训斥他,他只是诺诺连声;孔乙己颇有几分清高,不仅始终不肯脱下又脏又破的长衫,对自己读书认字还很沾沾自喜,甚至以自己是个读书人而自命不凡。具体比较可参考“有关资料”部分。 三、本文的细节描写生动真实,极具讽刺性。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查找,并体会其妙处。其中较精彩的如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描写。中举,是他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所以,当喜报到来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如在梦幻中一般,“看了一遍,又念一遍”,才确信这是真的。因而,他狂喜得完全变形了,以至于“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一直走到集上去了”,这些细节描写,把范进中举后丑态百出的疯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再如篇末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描写,胡屠户一边“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一边假意推辞道:“你且收着。”并不等范进说完,“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万谢”之后,“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用“攥”、“舒”、“缩”、“揣”四字,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的丑态跃然纸上。 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传神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极大地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有关资料 一、关于科举制度 我国科举制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