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学--第三章 新闻采访实施
新闻采访与写作 杜志红 xwcf2007@163.com 第四章 新闻采访实施 一、接近与观察 二、提问与倾听 三、交流与记录 一、接近与观察 (一)接近 所谓“接近”是指与采访对象的初始接触和融洽相处。其“目的在于使被访人轻松自如,让他自己真正地说,而不仅仅是答。” 1、接近的原则。 1)平等性。 2)平民化。 3)人性化。 4)礼仪性。 2、接近的技巧。 1)寻找接近点。“套近乎” →心理(情感)接近点。“自己人”效应。 →地理接近点。“攀老乡”等。 →经历接近点。以诚感人。 →志趣接近点。趣味相投。 →见解接近点。产生共鸣。 2)精心选择访问场所。 访问场所的重要性在于空间也能显示信息,并与主体产生联系。 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自己熟知的空间里交谈,因为它是他们生命的有机构成,记者可以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中找到主题。 合理选择访问场所的作用: ◇增加新闻的现场感; ◇有利于记者眼、耳、心并用,掌握更多的资讯; ◇可以利用环境表达主题; ◇有利于触发被访者的交流兴致。 3)精心选择访问时机。 时机的选择能显示某种信息,反映出记者对采访对象的了解程度、关心与否、工作是否严谨。关键:事先预约、不可迟到。 三种不宜采访的时机: ◇采访对象正专心“备战”时; ◇正处在连续性很强的工作之中时; ◇思想情绪或精神状态出现严重异常时。 4)注意记者自身形象。 ■着装: “以整洁高尚为原则,过于不入时或过于奢靡者,令人生厌”。(邵飘萍) “不与争奇斗艳;女性记者不修边幅显得索然无味或不男不女;采访不同行业需改换行头。” (约翰·布雷迪) 衣着可以是一座桥,也可以是一道鸿沟,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选择。 ■举止风度: →自信自尊。“对于采访,胆怯和做作一样十分有害。”(约翰·布雷迪) →注意“首刻印象”。 →让表情、眼神、姿态说话。 →语气与音调控制。 5)避开伤害。 →正直,与人为善。 →不自夸炫耀。 →不乱比较。 →不发牢骚。 →不论人是非。 →不把采访对象当傻瓜。 →不故作高深。 →不把无趣当幽默。 (二)观察 接近总是与观察相伴,观察可以决定如何接近,让接近更为顺利;同时观察还是一种独立的采访方式。 1、观察的内涵: 观者,看也;察者,仔细看也。 所谓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行动,是人们直接用眼睛等感官获取信息的过程。 有关实验表明,人们获得知识,85%由眼睛输入。 2、观察的作用: 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观察的方式: 1)旁观式观察:记者进入现场,亮明身份,以比较超然的观察者的角度对采访事物进行直接审视的观察方式。 2)隐蔽式观察: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深入现场进行观察或混入被观察的群体中,从而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采访方式。 3)体验式观察:指记者全身心投入采访的现场中,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体验现场气氛,获得切身感受的方法。 例:苏州《城市商报》“十一长假我们最忙”系列报道。 记者分别体验了汽车南站服务工作、观前街停车场指挥、五卅路口交通协管员、售楼小姐、旅行社导游、婚礼策划师等各类工作的现场,把现场体验式观察作为主要的采访手段。 4、观察的方法: 1)选好观察的位置和角度。 距离适当、角度调整。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 2)把粗看与细察相结合。 既获得整体印象,又获得具体细节。 既获得大致过程,又获得关键情节。 3)把观察与思考相结合。 即眼睛要有“透视”功能。 “没有无思想的视看。”(梅洛·庞蒂) 麦尔文·曼彻尔:“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把每件事情都看做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 观察要想着新闻价值。 观察要想着主题。 观察要想着读者。 4)把现场观察与背景资料相结合。 熟悉背景资料才能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强烈的观察欲望。 “无目的的看不等于观察。 ” “无意识的看也不等于看见。” 5)把观察与其他采访手段相结合。 与提问、倾听、记录等手段伴随使用,以确保观察的准确与全面。 与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官配合,形成通感系统来组织立体场面。 “在露天空地上支一口大锅,旁边两个机动三轮车上有从城里拉回的泔水,数十个油桶横七竖八放在周围,地上到处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