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之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义之旅

定义之旅:“现代”/“现代性”/“现代主义”的涵义 2002年第2期 苏珊·弗里德曼   什么是“现代性”(modernity)?什么又是或曾经是“现代主义”(modernism)?为什么生机勃勃又不断扩张的多学科跨界的“现代派研究”(Modernist Studies)总是围绕该领域本身充满各种争论?——无论听起来多么像理性的分类,“定义”活动其实都是某种“虚构”过程。下面就我要讲三个故事:它们都是寓言,但又都根植于我自己有关这一“进化”领域的经验。 故事一:反叛者都跑到哪儿去了?  设想1965年,一位年轻女士在一所美国公立大学开始她的研究生生活。回忆一下上世纪五十年代中产阶级(白种)女孩的“郊区梦”:“一便士懒汉鞋”(penny loafers)和棕白相间的“马鞍鞋”(saddle shoes)、“卷毛狮子狗裙”(poodle skirts)与“舞会上的雪纺绸”(prom chiffon);“啦啦队”队长和惊声尖叫的“猫王”族;进修“太太学位”的高等学府;旅行汽车和四个小孩。没有书。没有艺术。没有思想。没有激情。“服从”是这场游戏的名字——“服从”和“唯物”。就在这时,“伯克利自由言说运动”(the Berkeley Free Speech Movement)风起云涌:“他妈的”。“放屁”。性交。大麻(Pot)。衬衣、背包上的标语、口号。穿孔的耳朵。不羁的长发。男女皆宜的中性风格。公民权利。越南。“警察猪”。女权运动。同性恋权利。社会福利。工会权利。对一个在高歌猛进的六十年代主修英美文学的研究生而言,“什么曾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曾是反叛;曾是“更新”;曾是相对于祖先与后辈的双重抵抗与决裂;曾是对“传统”与“责任”的毒素的解药。 故事二:什么是一个“电脑朋克”真正想要的?   设想1995年,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在一所公立大学首次参加关于“现代主义”的讨论班。“什么曾是现代主义?”她问。四围一片缄默。边上有对夫妇不安的晃来晃去:女士留紫色的短发,涂浓重的眼影。男士穿网眼长袜,登前卫的“清教徒靴”(thick buckled Pilgrim heels)。一条金色马尾辫顺溜地拂过脊背,整洁而光滑。在黑色的衣衫中,两人都显得那么清瘦,面颊都那么苍白——仿佛他们自己的暗影。就是这对夫妇知道“什么曾是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曾是精英政治;曾是当权派。当“高等文化”走过“低等文化”、“大众”与“流行”的泥污时,她小心地提起了裙子。“现代主义”曾是至高无上的虚构;曾是主导性叙事;曾是伟大的白人梦。对于“后现代”子孙,“现代主义”是它们的敌人。“后现代主义”成为“传统”和“责任”的毒素的解药。故事三:可怜的学者该怎么办?   听听这一场学者间的对话——资历和智慧使他们一位头发灰白,一位已然谢顶——女方是一名文化批评家,男方是一名社会科学家;两人都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孩子和上世纪90年代的导师。1995年,双方的手稿通过传统的“蜗牛邮件”交汇到一处:“什么曾是现代主义?”他们问。两位学者都承认“现代主义”是一个历史现象,却不愿承认它已完全过时;在他们心中,“现代主义”“曾经”存在并“依然”存在。但“现代主义”究竟意味着什么?对这个问题,文化批评家自有她的答案:“现代主义”是对“过去”的(虚幻的)断裂,是对“传统”、“沿承”和“秩序”的自愿的遗忘,是对“混乱”张开双臂的拥抱。“现代主义”是“表现”、“破碎”和“间离”的临界点;是物质和精神双重层面的“不确定”,也即“确定”的破产。“现代主义”还是“现代性”的诗学——“变化”——以及它的美学题辞。(抱歉,批评家无法苟同于“电脑朋克”:对后者而言,“现代主义”一旦蜕变为“‘后现代主义’的过去”并从此死掉,它就已不复存在。)   社会科学家也有他的答案。“现代主义”是政府规划;是中央集权;是启蒙运动的理性大纲:“进步—科学—理智—事实”。“现代主义”是文艺复兴后的“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征服”——以及它的铭文。(抱歉,“电子人”:在与时俱进的中央霸权和乌托邦极权的威慑中,“现代主义”依然“活着”。)故事的寓意:当这个词在一场对话中的内涵不仅千差万别而且彼此对峙时,到底什么才是“现代主义”?   从时间维度产生的意义上的对峙(由“故事一”到“故事二”)演化为空间维度内的二元对峙(“故事三”)。总的说来,这些“故事”集中展现了某种时、空对峙的形态。下面就让我们由讲故事过渡到另一种方式:“并置”(parataxis)——这是一种连词缺省的对接。“并置”:通行于现代派文学、艺术的美学策略,借以中断和打破传统的时序、因果与透视关系。“并置”:语言学领域里“从属结构”(hypotaxis)的反义词,对造句法规定的单位等级秩序的颠覆。“并置”:弗洛伊德辞典中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