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度,深度采访,深度报道
深度,深度采访,深度报道 ——李光满新闻讲座提纲 一、新闻理想 温家宝: “多难兴邦” 熊召政: 《醉里挑灯看剑》 重大新闻事件: 考验记者的良知和才能 冰灾和地震采访中最让我感动的瞬间: 明知上塔除冰会牺牲却毫不犹豫地上塔。 除夕之夜每个山头的铁塔下都有电力职工守护。 黄丽的歌声给牟玉雷生命的力量。 刘道福为失去生命特征者救护。 从事新闻工作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思的工作,也是一件非常枯躁非常痛苦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件充满内心斗争与思想交锋的事情。 从事新闻工作需要相当的智力与体力的付出,需要持久的恒心与耐力,假如没有一种理想化的价值观作支撑,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很难保持长久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欲望,最终会变成一个新闻匠。 新闻工作是一个门坎并不高,稍有文字能力就能干好的工作,关键是看你以什么心态去干这项工作,以什么方式去干这项工作,以什么精神状态去干这项工作。 在电力新闻这个岗位上之所以缺少优秀作品,缺少优秀的新闻人才,是因为整个电力新闻圈缺乏新闻理想,大家把从事电力新闻工作当作一种工作,而不是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当作一种写作,而不是当作一种创作,当作一种程式化的工作而不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我们要从事新闻工作,如果不能解决新闻理想的问题,就无法在新闻作品中表达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最闪光、最耀眼、最能给人启发、最具有历史价值、最让人难以忘怀的东西。 2、新闻理想是什么? 新闻理想并不等于拼命工作,而是将新闻当作一项事业,把新闻当作自己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这是其一。 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写出有新闻价值、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当作人生追求,这是其二。 深入新闻第一现场,创作有生命力的鲜活的群众喜爱的新闻作品作为首要的创作原则,这是其三。 新闻理想是 一种工作态度, 一种价值追求, 一种创作激情, 一种思想高度, 一种人生境界。 郝心才,中国电力报河南记者站副站长。郝心才说过:“当记者是个苦差事,有时真想超脱一下,睡上几天,但每每看到稿纸变成报纸,心里又感到很甜,我愿意当一辈子子记者。” 李聚民,中国电力报华中记者站站长。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李聚民的新闻作品集中这么说过:“他的新闻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充满了政治理想,充满了社会责任,聚民是一位真正为新闻事业献生的殉道者,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杰出歌者。” 为新闻事业献身 邵华泽 将聚民的新闻作品结集出版,是一大盛事,因为聚民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悴,死而后已,聚民活在他的新闻作品中,聚民的新闻作品活在人民的心中。 聚民与新中国共生共长,聚民的新闻作品则与改革开放的现代化中国共生共长,他的新闻作品充满了时代精神,充满了政治理想,充满了社会责任,聚民是一位真正为新闻事业献生的殉道者,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杰出歌者。 读聚民的新闻作品,会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变革时代的大人物与小人物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作为时代进步的推动者,民族精神的守护者,新理念、新生活、新技术的创新者,不论是将军、政府官员、知识分子,还是企业家,不论是士兵、工人,还是普通百姓,在聚民的笔下都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义,朱伯儒、特功八连、扬保民、王爱芳、华中电力集团行业拥军等等先进典型人物和集体是我们时代改革与拼搏精神的具体体现,对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聚民始终生活在基层,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聚民都始终贴近基层第一线,与士兵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因而他能够发现先进典型人物,而一旦发现典型人物,他又不遗余力的去发掘、充实素材,在写朱伯儒、杨保民等典型时,他长时间与他们生活、工作在一起,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祟高的精神境界,最终塑造出全国人民学习的催人泪下的榜样。 聚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文化程度并不高,却一方面保持了农民朴实、勤奋、善良的品质,另一方面又具有宽阔的胸襟和视野。他具有敏锐的新闻触角,时刻关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走势,善于从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捕捉重大新闻,塑造重大典型。他工作在基层,却对天下大势有着全面的把握和精到的分析,他准确地记录着历史,他的新闻作品既是真实历史的记载,也是对现实生活的阐释,将他的新闻作品连起来读,就像读一本当代中国部队建设和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历史,并能感受到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脉膊。 聚民才华横溢,工作勤奋,是新闻界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具有独特的新闻眼,常常在别人认为最平凡无奇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他写新闻十分精心,可谓匠心独运,每次下笔前他都茶不思饭不想地反复思考新闻价值所在,他的新闻标题都是从精心制作的十多个标题中选出来的,他的新闻作品,总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篇篇都是精心之作,读起来十分过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