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谭维维胸围为什么会是军事领域的人知道的?15
从毛泽东诗词中的历史事件体会毛泽东思想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 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 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 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 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 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意义】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对长征意义最有代表性的论述。通过长征的胜利全党全军真正认识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由衷敬服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把毛泽东推举到党和红军实际的领导核心位置,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中国革命战争的舵手问题和指导理论问题终于在全党全军范围内得到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从“星火”燃向了“燎原”。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背景: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意义】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毛泽东就在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后的两三天内酝酿成这首雄浑的诗作。这也是实践毛泽东思想取得成功的重要历史事件。 对于长征与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思想的分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万里长征,早已作为举世罕见的人间奇迹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永垂史册。凝集着一代中华优秀儿女崇高情操的长征精神,也将不断注入我们民族的当今与未来。带领红军健儿创造这一奇迹的舵手是毛泽东,指引这一转折胜利实现的思想指南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生死关头,是毛泽东和他的高超军事思想挽救了中国革命。 解放战争开始后,毛泽东预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并对战争的进程进行估计。他曾希望以胜促和,并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预见到这场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对于战争的时间进程,他最早估计需要五到十五年,后来估计需要五年,在辽沈战役后,他估计前后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推翻国民党政府。毛泽东关于解放战争进程的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容之一,对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总结 毛泽东的一生和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近代史紧紧相连,也同中华民族崛起奋斗的光辉历史紧紧相连,他以劳动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劳动人民的欢乐为欢乐,以劳动人民的愤怒为愤怒,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富强,英勇奋斗了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善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结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许院生死教育课件——中国内地近十五年(1997至今)来死亡教育研究述评37.ppt
- 许行的经济思想37.ppt
- 论 吴 蔡 体20.doc
- 论_以诗为词_杨海明28.pdf
- 论_史记_人物刻画的方法_葛力力25.pdf
- 论_慕课_本质_内涵与价值_刘和海43.pdf
- 论_濂洛风雅_的编选宗旨与文学史意义28.pdf
- 论《家》中的觉民形象31.doc
- 论《三国演义》中人物坐骑所展现的人格精神16.doc
- 论《教育社会学》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20.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