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难治性癫痫外科的治疗和护理推荐
综合结论-4 (3)能量耗竭后时程(相当于惊厥后期):兴奋性痫能在多次爆发后消退,并最终回归到抑制屏障作用范围内,构建新的兴奋与抑制平衡。 * 展望 “导法”有望成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重要法则。 希望“导法抗痫”能为癫痫病人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 * 参考文献 1.宋治。见陈阳美,孙红斌主编,癫痫治疗学。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年。 2.郑文,宋治,徐伟,肖波。导法抗痫-抗痫治疗的新设想。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08;29(3):28-30 3.郑文,宋治,李卓,黄献,肖波。痫性放电实现异体间转道并致痫实验动物的研究报道。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8;35(1):9-11 宋治,何楠。CYP2C9/2C19 基因多态性与苯妥英抗癫痫个体剂量的关系。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2;2(3):148-150 5.宋治,张如旭,陈阳美。对癫痫治疗的思考—源于避雷针的启示。医学与哲学,1998,18(9):476-478 *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 癫痫的外科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毁损手术 伽玛刀(Y-刀):以钴60作为放射源,以201个小孔射出窄束Y射线并聚焦在靶 点上,短时间局限范围内使病变部位接受极量照射,从而毁损和杀死病变组织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X-刀:以直线加速器、X线作为放射源,窄束聚焦于靶点上,毁损病变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 癫痫的外科治疗—多处软脑膜下横行纤维切断术 1989年Morrell首先报道。 手术原理:据认为大量横向排列的皮质神经元纤维是痫性放电扩散的基础,而脑皮质的主要功能依赖于垂直纤维连接。 适用于重要功能区的难治性癫痫。 * 癫痫的治疗技术—现状与困境 总体上说,尽管随着治疗技术的提高,但外科治疗癫痫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与方法均尚待进一步完善,仅适用于经抗痫治疗治疗无效者,即所谓的难治性癫痫。 最大的困境是对致痫灶的定位欠精确。因为致痫灶与病理灶不完全一致;同时对痫性放电扩散途径也不十分清楚。 * 癫痫治疗—慢性小脑电刺激术 20世经70年代,认为刺激小脑对运动皮质有整合作用。 1973年Cooper首次报道应用慢性小脑刺激术,有一定疗效。 机制不明。 * 癫痫治疗--迷走神经刺激术 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nation, VNS), 一种极为有用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20世纪30年代,Bailey等发现刺激猫迷走神经出现脑电快活动; 60年代Magnes等人发现刺激迷走神经脑电图出现去同步化。 80年代,Zabara等人在狗癫痫模型上发现刺激迷走神经可减少痫性发作。 90年代Penry应用该方法治疗癫痫病人并获得成功。 * 迷走神经刺激术—基本原理 迷走神经投射到狐束核,而后者与下丘脑等有广泛的联系; 部分纤维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脑干的网状结构,而后者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 适当的刺激可产生脑电图去同步化; 刺激迷走神经可减轻棘波电活动; 刺激迷走神经使GABA突触递质释放。 * 迷走神经刺激术—疗效 Menachem等总结人67例病人14周的疗效(1994):高频优于低频刺激。 高频刺激组:发作减少50%发上为38.7%;减少25%-49%者占19.4%;减少24%以下者占22.6%;发作增多者占19.3%。 低频刺激组:发作减少50%发上为19.4%;减少25%-49%者占11.1%;减少24%以下者占27.8%;发作增多者占41.7%。 * 迷走神经刺激术—临床应用 适应症:难治性癫痫(12-60岁之间者)。 相对禁忌症:哮喘,心肺疾病,胃肠疾病,糖尿病与精神疾病者。 副作用:声嘶(62%)与咽喉部刺痛感(25%)、咳嗽(21%)、颈部刺激感5.4%). * 脑深部电刺激术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刺激技术: 该技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获得很好的疗效。 2007年在Epilepsia发表了4篇类似的文献,说明该技术在治疗EP上用潜在的治疗价值。 * 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