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汇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学科的构成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重量:占人体的16% 面积:正常成人1.5~2.0m2 厚度:1~4mm,眼睑最薄,足跖最厚 皮肤的组成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epidermis) 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 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和甲 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 –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表皮的结构 基底细胞层:1层,表皮生发层,连接表皮与真皮 棘细胞层:4~8层 颗粒细胞层/透明层(掌跖部位):1~3层 角质层:5~20层,无细胞核 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占体表的80% 黑素细胞(melanocyte):位于基底层,产生黑素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抗原呈递细胞 麦克尔细胞(Merker cell):与皮肤的感觉有关 棘细胞层(stratum spinosum) 位于基底层上方 由4-8层多角形细胞构成 相邻细胞以桥粒相连 最上层细胞胞质中可见角质小体(Odland body) 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位于棘层上方 1-3层梭形或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核及细胞器溶解 胞质中可见大量透明角质颗粒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 位于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 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部位 2-3层较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境界不清,光镜下呈均质状,并有强折光性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 位于表皮最上层 5-20层死亡扁平细胞构成 细胞正常结构消失 胞质中充满角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间桥粒消失 表皮的更新 表皮通过时间(turnover time):约28天: 由基底细胞层移行至颗粒层:约14天 由颗粒层移行至角质层表面脱落:约14天 黑素细胞(melanocyte) 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 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与肤色、人种、性别等无关 几乎所有组织内均有,但以表皮、毛囊、粘膜、视网膜色素上皮为多 HE染色切片中位于基底层,约占基底层细胞的10%,多巴及银染色可显示较多树枝状突起 电镜下含有特征性黑素小体(melanosome),是含酪氨酸酶的细胞器,是合成黑素的场所 表皮黑素单位 (epdermal melanin uint)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位 黑素细胞的功能 产生黑素 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黑素细胞 表皮黑素单位:每个黑素细胞可向36个左右角质形成细胞输送黑素“帽” 黑素的作用:吸收紫外线,保护机体 黑素合成部位:黑素小体 黑素合成过程:酪氨酸 多巴 多巴醌 黑素 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起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 是表皮的免疫活性细胞 多分布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约占表皮细胞总数的3-5% HE及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及ATP酶染色阳性 电镜下可见特征性Birbeck颗粒 人类朗格汉斯细胞是正常皮肤内唯一与CD1a(OKT6)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Langerhans cell 1860 Paul Langerhans 来源:骨髓,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形态:树枝状 S100、CD1、ATP酶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下有特征性网球拍小体(Birbeck颗粒) APC作用 麦克尔细胞(Merkel cell) 多分布于基底层细胞间 有短指状突起,胞质中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电镜下借桥粒与角质形成细胞相连,但不随其向上迁移 在感觉敏锐部位分部密度较大 与扁盘状的轴突末端形成麦克尔细胞-轴突复合体,可能有非神经介导的感觉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的连接 桥粒(desmosome) 半桥粒(hemidesmosome) 基底膜带(basement membrane zone,BMZ) 桥 粒 由两类蛋白质构成 跨膜蛋白:位于桥粒芯,主要由桥粒芯糖蛋白和桥粒芯胶蛋白构成 胞质内的桥粒斑蛋白:是盘状附着板的组成部分,主要成分是桥粒斑蛋白和桥粒斑珠蛋白 具有很强的抗牵张力,加上相邻细胞间由张力细丝构成的连续结构网,使细胞间连接更为牢固 半 桥 粒 基底层细胞与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连接结构 基 底 膜 带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PAS染色为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为黑色 构成 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胞膜 透明层:主要为板层素及其异构体 致密层:主要为Ⅳ型胶原,有少量板层素 致密下层:也称网板,主要成分是Ⅶ型胶原 真 皮(dermis) 来源于中胚层 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网状层 组织学上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