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秦汉部分古代文学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活]秦汉部分古代文学论文

李斯:《谏逐客书》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统一六国后称为始皇)的奏议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2.作品开头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也”。列举的秦国著名客卿有: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该文列举广招客卿而富国强兵的秦国四代君主是:穆公、奏孝公、秦惠王、奏昭王。 3.《谦逐客书》中“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 4.《谏逐客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简) 6.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强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简) 贾谊:《过秦论》1.《论积贮疏》《陈政事疏》均上奏汉文帝。 2.《过秦论》属史论体。结句拟括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力。 4.《过秦论》“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5.《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6.《过秦论》的题目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目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2)是为了总结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简) 7.《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一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用层层对比的手法叙述历史事实,秦的发展,登峰造极而迅速覆亡。(简或选) 8.分析《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作用:(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论述) 9.《过秦论》以主要篇幅历述秦之强盛,最后却转入写秦亡而得出结论,这样写的好处是:欲扬先抑,对比强烈,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10.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简或选) 晁错:《论贵粟疏》1.这是晁错上给文帝的奏疏,选自《汉书·食货志》。主要论说以粮食为贵的道理:“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要重视农业生产。 2.《论贵粟疏》从正反两面论说了重农贵粟对于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安定生活所具有的决定性意义,并提出了当时可行的具体措施。明君要“贵五谷而贱金玉”,国家要“损有余补不足”。 司马迁: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中用于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 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报任少卿书》1.本篇是书信。任少卿,作者的朋友,名安。任安受牵被腰斩,曾写信向司马迁求援,司马迁作此书回报。信中,作者自述了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以及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这篇不可多得的“奇文”提出了“发愤著书”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的论点。 2.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成为“发愤著书”理论的是司马迁。(见《报任少卿书》) 3.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创作目的在于成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事业。 4.书中与“身残处秽”同义的句子是:“大质已亏缺矣”。 《项羽本纪》1. 这是《史记》人物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作品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烹说者只轻轻带过,主要歌颂其作战的勇猛,同情其不幸结局。 2.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学了兵法,可以抵挡万人。 3.秦始皇出巡,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之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分析两人的不同性格:(1)项羽与秦有仇,出身贵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